中國式復蘇能否持續
在光鮮的GDP數字之后,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賀穎彥
在光鮮的GDP數字之后,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在世界經濟還是哀鴻遍野之際,中國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長率同比出人意料地達到了7.9%,與一季度相比更是猛增了17%,是中國經濟自2007年三季度以來同比增速連續七個季度回落后的首次加速。
很多跡象似乎在顯示,在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短時間迅速啟動以后,中國經濟也似乎迅速實現了觸點反彈,很多人盼望的V型復蘇正在變為現實。
我們該如何解讀二季度7.9%的GDP增長?在高增長的背后,又有哪些隱憂?我們政策的著力點應該有哪些調整?本周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新出爐了一份關于二季度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報告,本報特意摘編,以饗讀者。
勞動力供求關系仍面臨壓力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1-5月,股市凈流入資金規模達到了1.84萬億
數據來源: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新開工投資項目
數據來源:CEIC和野村全球經濟部
解讀7.9%
特點一:政府投資是輸液瓶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高達9.1萬億。國有和集體是保持投資強勁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其他成分企業的投資活動與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相比處于偏冷區間。
反彈并不一定意味著持續復蘇。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復蘇的基礎仍然相當不穩定: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再次凸顯,未來通脹壓力已現端倪,收入分配局面進一步惡化,居民消費需求仍然疲弱不振,經濟增長潛力不容樂觀,宏觀經濟未來可能再次面臨向下的巨大風險。
當前的經濟反彈仍然倚重于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的推動。2009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強勁增長,增長率累計達到33.5%。從絕對金額來 看,2008年1至6月份的總額約為6.8萬億,而今年同期則達到了9.1萬億!如果考慮到投資品價格同比下降的因素,則實際投資增長速度還要更高。
但是,在投資增長之中,國有和集體直接控制的投資的同比增速為48.5%,是保持投資強勁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其他成分企業的投資活動合計同比增速為24.8%,與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相比處于偏冷區間。
這樣,一方面國有和集體企業因此成為了本輪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另一方面,私人投資考慮更多的是市場因素,因此相對保守。
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投資能否產生足夠的“溢出效應”,帶動私人投資加快增長,尚有待于進一步的觀察。這樣,在消費徘徊、出口下降的情況下,投資成為推動本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