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六十周年】“60年·60人·60問”系列專題之一

南方周末邀請了許小年、張維迎、陳志武、鐘偉、王石和謝國忠等6位學者和企業家。希冀借助他們對中國經濟的理解與洞察,給中國民眾指出事關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

責任編輯: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新中國成立60年,在和其他媒體一同總結過去之時,南方周末也將展望未來。為此,南方周末將邀請中國經濟、政治、外交、商業、文化、科技、思想和環境領域的智識之士為共和國未來60年的發展做一次展望與規劃。

在經濟領域,南方周末邀請了許小年、張維迎、陳志武、鐘偉、王石和謝國忠等6位學者和企業家。借助他們對中國經濟的理解與洞察,在2009年這個特殊時點,給中國民眾指出事關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是為“60年·60人·60問”系列專題第一期。

共和國將滿一個花甲

許小年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

許小年

六十年之成就最偉大者,就是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人的發展不僅要有經濟的繁榮,還要有法治的嚴明、政治的廉潔、文化的包容、社會的多元。

共和國將滿一個花甲,六十年相當于個人生命的大半,在一個民族的歷史上,卻只是轉眼的瞬間。在這短暫的瞬間,中華民族經歷了最激動人心和意義最為深 遠的變化,在我們七千年的文明長河中,沒有任何一個時期能夠與這六十年相比擬。一個舊的篇章在這里結束,嶄新的一幕在這里徐徐拉開。

在此之前的數千年中,中華民族奮斗以求生存。共和國的六十年標志著民族歷史上的最偉大轉折點,從此之后,我們不再為生存擔憂,十三億人伸開雙臂擁抱 一個發展的全新時代。不僅民族和國家要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單元——中國人正孕育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沖動,共和國六十年的建設,特別是過去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為人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條件,開拓出前所未有的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源于黃河與長江的兩大流域的中華文明,自古處于四面開放之地,中央帝國面對西戎、北狄、東夷、南蠻,無險可守。這些今天看來帶有大漢族主義的詞語, 生動地描述了當日形勢之嚴峻,近代更有列強從海上入侵,幾乎摧毀了一個悠久的農耕文明。如何在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沖擊下生存,始終是古代中國的首要課題。

為了生存,一個無所不包的官僚體系被建立起來,管理龐大帝國的所有事務。農業經濟的僅有剩余,由稅收系統輸往首都,供養一支常備軍和遍布各地的官 吏,對外抗擊蠻族的侵擾,對內維持社會的穩定。官吏不僅負責財稅、公共工程、商業和司法,而且要發揚和解釋官方意識形態,在思想上維護帝國的大一統。自 秦、漢以來,這種格局就成為定式,兩千年間,皇朝不斷更迭,中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基本結構卻始終未變。

在這一格局下,個人的發展讓位于民族的生存。個人的發展既無物質基礎,因為農業剩余已被國家消耗殆盡,也沒有寬容的社會空間,任何對正統的偏離都被認為是困惑和混亂的源頭,都被政府以危及帝國的穩定為名,嚴格地予以禁止。

民族生存與個人發展的沖突在近代達到了高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一系列救亡圖存的努力,無不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直到甲午戰敗,才有民族的先覺 者對比西洋的崛起,檢討中國的傳統思想與文化。個人意識與人文精神在“五四運動”中曾有過一時的興盛,但很快就被日本侵華的隆隆炮聲所淹沒,民族的生存又 一次壓倒了個人的發展。

共和國建立之后,依靠中國人的勤奮與節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