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問題是公共財政缺失”
如果一改革,該給企業的公共投入不給了,那不就是公共財政的缺失嗎?政府不給了,企業的這部分虧空就得由企業來承擔。但企業會承擔嗎?企業一定會向消費者出手,那就是漲價。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熊凱 殷衛蘭
口述:徐宗威(住建部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專家)
剔除表面的水價上漲因素,水價持續上漲,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素,需要我們研究和梳理。
第一,現在城市里面供水項目轉讓價格過高,對水價的上漲帶來了巨大影響。為什么這么說呢?舉個例,一個城市供水項目,轉讓給別人做,現在是5億元,最后轉讓費是15個億,這就有問題了。這15個億難道是打水漂嗎?本來是5個億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你公司可能付了15個億,表面上看,政府好像是大贏家——我5億的資產賣了15個億。但是你政府拿到15個億,你還得付給他們這筆投資的合理回報。企業現在付了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