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億能給中國留下什么
美國人的積極財政,是搞新能源、剝離企業包袱、處置企業問題,而我們的積極財政,是政府砸錢投資,居然還有可能20%砸進了股市樓市。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事一議
金融危機之后,似乎是誰赤字大,誰對世界的貢獻就大,就可以多花外匯買點IMF的投票權;哪個政府危機干預的力度大,哪個政府就富有責任感,就可以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擁戴
由美國引發的此次金融危機,普遍的觀點是削弱了美國的地位,包括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權、話語權,在國際經濟、金融、貿易、投資中的地位下降,美元更是直接受損,一幣獨大地位動搖,歐元甚至人民幣的地位都在上升。危機給各國造成的影響,自然也都認為以始作俑者美國為甚,似乎預示美老大氣數將盡;中國則坐收漁利(雖然咱們也受傷了,但現在不是還7.1%么),后面更該我們收拾局面了——人民幣國際化呼之欲出,中國在國際上空前活躍,“社會主義拯救資本主義”已看到了一絲希望。
果真如此嗎?
我沒有那么樂觀,剛好相反,我更加悲觀。此次危機,更加顯示出美國的靈活、戰略與前瞻。
當然,我也并非真的以為,美國人格林斯潘甚至更高層,在放任次貸發展的時候,目的就是為了給中國做套;我沒長千里眼順風耳,美國人怎么在白宮、國會山密謀我不清楚;我也沒有那么蠢,或是病態被迫害狂,一根筋地臆想美國人怎么時時惦著害我們。但最起碼,美國是順勢而為,通過應對金融危機,既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金融甚至制造業),又打擊了競爭對手,包括歐盟(歐元),當然更包括中國。
不經歷這么一次震蕩、調整乃至改革,美國的金融業是否能保持健康?美元的地位是不是不可避免地在削弱?美國控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