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俄羅斯華商需要應變轉型
俄羅斯官方是否如普京所言,完全杜絕“灰色清關”,給正規渠道打開方便之門?誠如是,則中俄民貿走上正軌之日可待。
如果普京真能杜絕“灰色清關”,則對于華商開展正規兩國貿易,也是一次契機
最近,俄羅斯有關部門查封切爾基佐沃大市場(又稱“一只螞蟻大市場”),由于這里是華商聚集之地,華商的命運為國人所關注。而大市場多年的發展與“灰色清關”這一貿易形式息息相關。7月9日,俄羅斯總理普京表示,“現在應當堵住‘灰色’生意的通道”。顯示當局似乎想借關閉這一市場的契機,對“灰色清關”徹底說不。
何謂“灰色清關”?這是支撐中俄兩國間民貿的一種形式,就是由中方貨主發貨,俄方飛機等交通工具接貨。過海關時,給海關報一個貨品的整數。然后海關給接貨者發一個通知書。接貨者支付的款項包括關稅運費和短途運輸費用。報關基本上由俄方背景的清關公司代理,很少向貨主提供報關單據,使貨物得不到法律保護。因為處于法律模糊地帶,所以稱為“灰色清關”,也是俄方一些機構經常拉華商貨物的理由。他們認為,這些貨物沒有正規的單據,算在走私之列。這些貨物大多在大市場之類的地方銷售。
這種方式雖然灰色,但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便利的操作模式,發揮過積極的作用。發展至今,一直受到俄方的通融和默許。但是由于沒有法理的依據,所以身份一向尷尬。同時由于比正規清關關稅低,華商循此途徑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但灰色終歸是灰色,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副作用。由于未經正規的途徑報關,所以對俄羅斯國家關稅而言是一大損失。同時,從俄方海關、清關公司到稅警,產生了一系列的私人和部門的利益鏈接。俄方的其他一些部門,如特警,也時不時到市場拉貨,最后被拉走的貨,往往下落不明。
這一現象,也為當局所熟知。這和俄羅斯要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秩序不相吻合,也和普京的勵精圖治的形象格格不入。2004年艾米拉事件發生后,時任中國駐俄海關參贊孟憲起曾在接受筆者采訪的時候向外界疾呼:普京不會容許“灰色清關”長久存在。
曾經有幾次,好像俄方要動真格的了,比如2007年初,莫斯科市就轟轟烈烈地要取消外商的零售企業,但是最后不了了之。
綜其原因,主要是俄方的利益鏈錯綜復雜,海關、邊檢等部門的官員和這一市場有著利益上的關聯。如果灰色清關徹底被斷絕,無疑會少了一大筆收入。各大市場背后的商業巨頭的實力也不容忽視。
從華商本身而言,雖然總會聽到關閉市場的傳言,但是雷聲大、雨點小,久了就有“狼來了”的感覺。雖然也有“拉貨”的危險,但只要一息尚存,不會輕言放棄。
對于普京政府而言,雖然對灰色清關有所微詞,但是其施政總有輕重緩急,相比他整政黨、統地方、削寡頭、反恐怖、振經濟、抗北約等舉措。整頓灰色清關相對沒那么迫切。
不過問題總歸是問題,遲早要解決。從去年開始,總統梅德韋杰夫開始了反腐風暴。“灰色清關”這樣的灰色地帶是繞不過去的坎。
“灰色清關”的長期存在則是一個體系的問題,包括海關、清關、運輸、貨主等環節,華商只是在這個體系中設法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如果俄方動真格地關閉“灰色清關”的通道。華商就是想“灰色清關”都不成。
切爾基佐沃背后老板伊斯梅洛夫在土耳其的奢華生活,給了普京連鍋端掉大市場的理由。在大市場被查封事件中“很受傷的”,不但包括華商,也包括其他國家在這個市場上工作的商人。而此前市場被查封,讓他們很擔心取不回貨物?,F在已經可以進市場取貨了,他們也還在擔心,因為失去了原有的售貨場地。即使找到新的銷售場地,以后是否還會出現貨物被拉的情況?
這也給了華商一個轉型的選擇,俄羅斯官方是否如普京所言,完全杜絕“灰色清關”,給正規渠道打開方便之門?誠如是,則中俄民貿走上正軌之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