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軍:拍攝毛澤東塑像第一人
近10年來,成文軍在全國拍攝了百余尊文革后尚站立的毛澤東塑像,他說,“只要知道毛主席還在哪里招手,我就前進”
近10年來,成文軍在全國拍攝了百余尊文革后尚站立的毛澤東塑像,他說,“只要知道毛主席還在哪里招手,我就前進”
1996年,民間曾有個段子:毛澤東向前看,樓堂館所正在建;毛澤東向后看,革命干部正在變;毛澤東向右看,下崗工人一大片……聽到了這個段子后,成文軍便起了一個念頭,拍!為拍攝文革時期的毛澤東塑像,成文軍走遍了內地各個省份。他寫道:“只要知道毛澤東還在哪里招手,我就前進。”到現在,他已經把近100多尊毛澤東塑像定格在膠片上。
河南臨穎縣的南街村。每天清晨大喇叭里都要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毛澤東塑像前,還有兩名保安守衛。
江蘇。一個村子都搬走了,只有毛澤東還在那里招手,不遠處,新修的高速公路上汽車呼嘯而過。
河北唐山。清晨,唐山毛澤東塑像前,一個大媽趕著3只鴨子經過。
四川郫縣紅光鎮??腿讼∩俚男★堭^里,鍋里水面上還漂浮著油花,清晨的靜寂中,毛澤東像站在不遠處。
……
成文軍 圖/成依楊
黃石
黃石
郫縣
烏魯木齊1952建造現存最早的
朝會和香火
紅光鎮位于成都的西北,郫縣的東南,這個鎮上有自1968年后在不同時期制作的3尊毛澤東塑像。
紅光鎮以前叫合興鎮,1957年,中國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所有制的變革,這個鄉也成立了高級合作社,并取名為“紅光社”,隨后鎮名也由“合興”改為“紅光”。
1958年,中央繼“反反冒進”的“南寧工作會議”之后,于3月8日至3月23日在成都召開“成都工作會議”。會議期間的3月16日下午,毛澤東來到紅光社視察。
3月間正值成都平原田野上油菜花盛開之際,在毛澤東視察后不久,由當地群眾創作的一首詩歌,被譜曲后唱響全國,這就是到今天還能時常聽到的“麥苗兒青來菜花兒黃,毛澤東來到咱們農莊……”紅光人為紀念領袖的到來,在紅光社一大隊的隊部,修建了“紀念館”和“幸福亭”,毛澤東走過的路和橋,被命名為“幸福路”和“幸福橋”。
大躍進時期,郫縣是四川省第一個放糧食畝產上10萬斤的“衛星”縣,紅光鄉作為領袖視察過的地方更是被省和溫江地區視為典型來抓。
1968年3月16日,紅光建造了第一尊毛澤東像。上世紀末,又由政府和民間相繼建造了兩尊石材和泥質的毛澤東塑像。去年在紅光,一位老婆婆告訴成文軍,每年的3月16日,都會有人到塑像前來“朝會”。
2008年3月15日,紅光鎮已經是車水馬龍。
3月16日,塑像已經披上了新的紅綢,塑像下也燃起香火。
幾位坐了一個多小時公交車從彭州趕來的老人,在塑像前高唱“麥苗兒青來菜花兒黃,毛澤東來到咱們農莊,麥苗青來菜花兒黃,千家萬戶齊歡笑……”
“一門”,像北京永定門一樣,是湖北黃石城北的一個地名,毛澤東塑像在一條有點雜亂的街道旁矗立著,塑像前面有一幢居民樓,賣菜的菜農把菜筐、挑子擺在基座附近。
毛澤東生日這天,成文軍趕到黃石。毛澤東塑像前香火旺盛,青煙繚繞,基座前滿是紅色蠟油和爆竹的殘跡,老人們在像前鞠躬,居士們在彌漫的青煙里誦經。
附近是礦區。許多礦工的家屬來這里祈禱平安,希望毛澤東給予家人保佑。
重新出土的毛澤東塑像
戶外的毛澤東塑像材質,大多為水泥,所以文革后拆除時基本上以破碎解體的方式拆掉。但也有個別的塑像是整體拆移后埋入地下。
隨著房產的不斷開發,部分當年被埋的毛澤東像重新出土。2009年,西安閻良塑像是在一處工地中被發現,之后他們把塑像搬到了區政府的院里,雇用吊車和卡車,區政府花了500塊。
塑像放置在一幢辦公樓后的角落里,有塊紅布卷放在塑像旁的石板上,總會有人打開來看。塑像只有上半身。
另一個出土的鐵鑄毛澤東像在綿陽,舉起的右手已經不在了,渾身的鐵銹和泥土,這個和真人比例大小的塑像站在一家人的院子里,這是他們花2000元錢買來的。
2003年7月15日,在哈爾濱愛建濱江社區的建筑工地下,挖掘出一尊毛澤東塑像。這尊深埋在地下已經25年的塑像,直到地產開發商在老廠區里破土建設,才使人們重新看到。
對于這尊出土的塑像,開發商對其進行了修整和鍍金,又將塑像和開發建設時特意保留下的有著百年歷史的車間、煙囪、水塔等放置在了一起,構建成了一個有著工業文明和近代政治歷史元素景觀的市民廣場。
多與少
黑龍江文革期間塑立了較多的毛澤東塑像,這和當地比較發達的重工業是分不開的。在齊齊哈爾富拉爾基的“中國一重集團”廠區,佇立著一尊不銹鋼材質的毛澤東塑像,這是一次性澆鑄成的,熔煉不銹鋼鋼水55噸,最終的成品重達35噸,這在全國是惟一的。佳木斯的毛澤東塑像是硅鋁鑄造的。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成熟技術手段做依托,只憑借沖天的“革命熱情”及“無限忠于和敬愛”,是無法做到的。
河南省也是留存毛澤東塑像較多的一個省份,塑像分布在鄭州(1座)、洛陽(3座)、開封(3座),新鄉、鶴壁、商丘各1座。
湖北省同樣留存較多的毛澤東塑像,成文軍已經拍攝的有:武漢3座,黃石3座。
而廣東省的毛澤東塑像已經拆得幾乎一座不剩。制作毛澤東像的人曾開玩笑說:“廣東人民最講實際,所以廣東發展得最快,什么都走在前頭,開先鋒之氣。”
成文軍僅知道在廣東順德西面杏壇鎮南朗村的一個祠堂里有尊毛澤東塑像。2007年2月,成文軍坐大巴換中巴再乘三輪“摩的”,從廣州經順德轉杏壇到達南朗村。
4層樓的村委會辦公樓,他想找村領導詢問放毛澤東塑像的祠堂在什么位置,可還沒有推開玻璃門,就看到了毛澤東像立在前庭的中央。
戴著“勞力士”金表的村干部告訴他,這尊塑像是1975年從廣州軍區用車再用船運到村里,放在村中的祠堂里,那時候大隊部就設在這里。2005年,村里修了辦公樓,就把像搬到了這里。之前還花了好幾千塊錢,請人把像維修了一下,重新刷了油漆,重新做了底座,原來的底座都被白蟻給咬壞了。
村干部還告訴他,有人出錢要買走這尊像,他們不賣。
天府廣場
1999年8月,成文軍到成都去拍那里的毛澤東塑像。
成都人喜好打牌是全國聞名的,但大都是消遣娛樂,即便是追求個“刺激”和“效益”,“賭資”也都是小小數額。所以有成都人跟成文軍擺:“不能耍大嘍,看老人家伸展的手指拇,??梢?,每次不可以超過5元,老人家規定了哩。”
建造時,事關塑像的朝向還有一段插曲。按“東方紅”的原理,應該面向東方,但這樣放置,老祖宗規劃建造的曠地“皇城壩”卻到了塑像身后的西邊,以后集會的群眾看到的是領袖的背面,這是決不可以的。向南,看到的是側面,肯定人們也不接受。向西最好,但這樣嚴重有悖“東方紅”的寓意。后來有人想出了合理的邏輯:既然東風要壓倒西風,不向西怎么可以。這樣便皆大歡喜。
汶川地震時,成文軍開著車在四川呆了一個月。鏡頭里,人們在天府廣場毛澤東像下振臂高呼,深夜里,毛澤東塑像注視著降了半旗的旗桿。
誰也不敢拆的毛像
在拍攝麗江東方紅廣場毛澤東塑像的時候,成文軍曾和一位當地的老人攀談。老人說,那些年是準備要拆掉塑像的,有關單位找到了一個施工隊,先沒有告訴他們拆什么,只是要求他們務必用一個夜晚拆利索。施工隊的領導答應了,可晚上到了現場才知道要拆毛澤東塑像,他們傻了,之后是拒絕。
從此,再找誰,誰也不愿意去動塑像。
就這樣,塑像留了下來。老人還有一句話,給成文軍印象也非常深刻,老人說:我們納西人有個習慣,就是知道感恩。
東方紅廣場的招手毛澤東塑像高7.1米,基礎高5.16米,7.1和5.16象征著什么,40歲以上的中國人大都知道的?;退芟竦母叨认嗉邮?2.26米,這又寓意著毛澤東12月26日的生日。
塑像和基座都在觀禮臺上,資料里記載,臺子高度是為了寓意1949年,設計成1.949米。塑像1969年4月動工,當年10月1日竣工。
成文軍在全國看了很多的毛澤東塑像,其中的尺度大都是有著寓意的,落成的日期大都選擇在毛澤東生日的那天,還有的是在國慶節或七一。濟南原北園人民公社塑立的塑像落成于1970年8月9日,是因為毛澤東于1958年的8月9日來這里視察,并發出了“人民公社好”的號召。
最西端和最南端
1909年成文軍到新疆喀什旅游。蒙著蓋頭面紗的維族婦女,熱鬧的巴扎,充滿了異域風情的老城區,成文軍在一條巷子里走的時候,抬起頭,突然看到了毛澤東像的后背。也就是今天站在喀什人民廣場上的毛澤東像。當年聽說毛澤東像要拆,很多少數民族群眾挽起胳膊肘,圍在毛澤東周圍。
在他印象里,那時毛澤東塑像周圍有許多土磚的老房子,塑像下過往的許多維族女人還都用褐色的面巾蒙著面孔?,F在蒙面的女人很少見了,周圍老房子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裝飾漂亮的廣場、漂亮的商廈。
烏魯木齊雅瑪里克山上的毛澤東塑像,是成文軍拍攝到的塑像中年代最久的一尊,建于1952年。塑像原來坐落在烏魯木齊市的新疆十月拖拉機廠,該廠是建國不久由蘇聯政府援助建設的,工廠竣工后,為彰顯中蘇友好,在工廠門前塑立了毛澤東和斯大林的塑像。
現在,十月拖拉機廠已經倒閉了,工廠的地皮早賣給了房地產商,變成了今天的紅十月小區。工廠后面的雅瑪里克山上已經建成了別墅區和公園,毛澤東塑像也被新的主人遷移到山上,在這里,他目光的遠方已是高樓林立的烏魯木齊。至于和毛澤東塑像一并佇立了幾十年的斯大林塑像,成文軍打電話找到了拖拉機廠的留守人員詢問,他說:早就不知道下落了。
1992年8月到三亞,成文軍為了去西沙群島駐進了海軍招待所,在離招待所不遠的辦公樓前面,看到了站立揮手的毛澤東塑像。當時他還沒有拍攝塑像這個專題的念頭,但他知道了,這尊背依著大陸面對著大海的毛澤東塑像,是置于中國陸地最南端的一尊。
這尊塑像和他更早些年在中國最西端的城市喀什看到的毛澤東塑像一樣,由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文軍寫道:“我一直這樣感覺,佇立在這樣地方的毛澤東,不是統帥,倒是更像一個挺拔的戰士、哨兵……”
大家習慣了
成文軍最喜歡的自己的一張照片,是給自己拍的影子——毛澤東塑像巨大的影子映在地上,成文軍舉著相機的影子立在旁邊。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影像的實驗,但我知道,以前沒有人這么拍過。”2008年平遙攝影節參展時,他這樣寫道。參展的第一張照片就是毛澤東的手上停著一只鴿子,鏡頭只選了毛澤東像的半個面孔和伸出的右手,看上去毛澤東像好像在微笑著注視這只鴿子。
曾經也有藝術界的哥們給他出過各種各樣的主意,比如用遙控飛機模型帶著相機飛到毛像上方,從毛澤東眼睛的視角拍過去,又比如用熱氣球加攝像頭從高處選擇最好的角度……也許那真的是能誕生偉大照片的觀念,但最后成文軍還是用最平常的視角透過鏡頭打量著一切,毛像周圍那些行走的人,繁華的街景,荒涼的村落,滿地的玉米桿,亮著燈光的洗浴中心,毛像前縱橫交錯的高架橋,宣誓的大學生,合影的人群……那是幾乎接近于歷史文獻的照片,沒有任何的粉飾和涂抹。已經摸了相機近30年的成文軍,沒有用任何技巧,回到了最簡單的標準,“只要清楚就行了。”
影像評論家鮑昆說,“從形式講,毛澤東像屬于公共藝術,從內容上講,也代表著那個時代的藝術文化水平。成文軍的照片記錄了半個世紀以來,我們中國人對于那個時代的公共藝術的處理和理解。從歷史和文化角度說,現在說毛澤東像已經對政治沒有了什么影響,它已經成為文化遺存。畢竟這是我們這一代的歷史,這個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歷程。”
截止2009年7月,國內已有數十尊毛澤東像成為保護文物。
成文軍邊拍邊把照片貼在博客上,博客留言里有關毛塑像的爭吵,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
成文軍很少去回應,他還是在平靜地拍著,不管是被罵成傻子,還是有人說他在做一件偉大的事。
偶爾,他回幾句:“……否定文革,但對那個時期的資料,我們再不能像文革‘破舊立新’那樣的方式,毀之棄之,應該回顧和反省。”
“那是個癡迷的時代。”
“歷史硬盤里的文擋,有時候不能隨意刪除,對吧!”
“剛剛翻過去的歷史,現在無論被我們怎樣粉飾或涂抹,都是無濟于事的。”
拍攝了這么多毛澤東像,讓成文軍記憶最深刻的,是在黑龍江密山縣連珠山鎮。
——那只是一個整整空置了20年的基座,水泥剝落,露出殘破的紅磚。毛澤東像曾經就在這個基座上矗立了20年。歷經40多年風雨,這里的人也一直沒有拆掉基座,雖然它就在這個小鎮的路口。當地上些歲數的人,他們還習慣把這個原475軍工廠門前方的小路口,稱作毛澤東塑像。
成文軍問載他過來的蹦蹦車師傅:“毛澤東塑像都搬走那么多年了,為什么還把這里叫毛澤東塑像呢?”
師傅說:“大家習慣了。”
今天,中小型的毛澤東像也在一些工廠生產批發。成文軍去過生意最好的山東嘉祥、河北保定和福建泉州,盡管一尊3米左右高的花崗巖質地毛澤東像要賣3萬多元,漢白玉的價格更高,但那里的工廠每年都要批發四五十尊毛澤東像。
究竟是什么人在買毛澤東像?成文軍問這些工廠的老板——主要是3種人:暴發戶,煤老板,還有一些搞高科技研究的單位。成文軍在某航空物理研究所拍攝毛澤東像時,一個研究員就指著毛澤東像說:“你知道嗎?這么多年我們這里平安無事,都是因為毛澤東在保佑我們。”
(供圖:成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