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7·29”蹦極之后
官方對數據是認真的,調查意義上沒有統計到有資金進入了股市,就不能說有,如同失業了不去街道登記,就不能進入城鎮失業統計數據——問題是,誰挪了銀行的錢進股市會去登記呢?
責任編輯:肖華 實習生 賀穎彥
A股一天內暴跌300點,難道又是急跌慢漲牛市再現?
盡管貨幣政策不會輕易轉向,但貨幣增量的多少,將成為股市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一日暴跌,三天大漲。
7月29日,A股一天內的震蕩幅度達到300點(上證指數),創下年內單日跌幅紀錄,也創下單日成交量的歷史新高,長長的一根巨陰當頭敲向半年多來的奮勇之勢。但隨后牛勁頑強,連續幾天又創出新高,2006年至2007年底那波牛市急跌慢漲的模式又在重現。
如果以一日跌幅超過5%作為暴跌的標準,2006年以來,中國的投資者已經體會過很多次,暴跌后牛市依舊,也快成了思維定式。
這一次會不會例外?
錢是萬能的?
7月29日暴跌那天發生了什么?
市場本身有預期——類似于6月份那么驚人的貸款增幅不會在下半年再出現,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恰巧公布了2009年貸款計劃總額,確定的數字告訴市場,錢不會再源源不斷了,于是形成了7月29日那天的一個大插曲。
這是不是暴跌的理由?可以肯定,絕對不是,否則隨后兩天咋又大漲?但這個大插曲是不是未來某一天的一個預告,沒有人知道。
錢,眼下已經成為股市漲跌的風向標。短期看,錢是萬能的。
股市的上漲主線,實際就在逐步放大著市場的通脹預期——這么多增量資金來了,誰比誰傻?只有誰比誰膽小,誰也不比誰傻。
大宗商品、房價地價,乃至波羅的海干貨指數,都在大漲: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