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廳局長,地方政府的CFO
如果將如今的地方政府看成是績效政府,公司式運作,那么財政廳局長就是政府的CFO,他不僅要生錢,還要管好錢、用好錢。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賀穎彥
今年財政收支矛盾比較尖銳,地方財政官員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預算收支的資金再分配者,而是成了地方政府的理財家。
從預算收支者到CFO
每年中的某一天,37位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財政廳局長都會齊聚一堂,探討全國的經濟財政形勢,交流各自的工作經驗。
37人中,女性5人,她們分別為上海、山東、陜西、青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財政一把手。其余32人均為男性。
今年的會議氣氛跟往年有很大不同。某與會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今年財政收支矛盾比較尖銳,與會的財政廳局長們各個笑顏難展。
一頭是收入增長有限,而另一頭,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等著錢用,農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科學技術等等,哪一項不要錢?
其他部門的省廳局長沒事可以幾天幾周幾個月不見省委書記、省長,但是財政廳局長卻是幾乎天天必見書記、省長。越是困難時期,政府越是需要財政廳局長。
他們在政府部門當中所起的作用,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預算收支的資金再分配者,而是成為地方政府的理財家。
根據定義,財政是籌集、分配和管理公共資金的政務。它既是國家行使職能的物質基礎,又是現代民主政治活動的三大基本內容之一,因而是所有現代國家最重要的一項政務。
1994年中國進行了分稅制改革,關稅和消費稅確定為中央財政獨享,并確定增值稅、所得稅的大頭歸中央,從而確定了中央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國家宏觀調控能力逐步增強。同時,分稅制明確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范圍和共享稅的分享比例,也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如果將如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