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你的錢包誰做“主”?

她賣掉了房子,可并不夠還完欠款。她要求記者公開兒子姓名,朱江,為的是讓銀行以后別再給他辦卡。

責任編輯:肖華 實習生 賀穎彥

■一邊是監管層念起緊箍咒,不許亂發卡;另一邊是過去發卡運動遭遇的尷尬:發卡一大片,收入沒多少

■一場錢包里的革命悄然開始,銀行們不再只是努力擠進更多人的錢包,而是花起心思爭著要成為消費者錢包的主宰者

擺攤賣信用卡的街頭一景今后可能將漸漸消失,而那些突然大手筆刷卡的人要小心了,你很可能常常收到銀行的提醒電話。

在中國,對銀行的未來深具戰略意義的信用卡產業,或許正走到由量到質的臨界點。

政策緊箍咒

“我快被兒子的信用卡逼瘋了。”在上海,朱江頭發花白的母親拿著一疊厚厚的信用卡催賬單,神情激動。她兒子前年因工傷斷腿,賦閑在家。裝上假肢后,他時常在馬路上溜達,前后陸續辦理了十幾張信用卡,累計透支金額達到近30萬元。

從去年開始,銀行的催討電話仿佛聲聲驚雷,炸響她原本平靜的晚年生活。

“銀行怎么能給他發信用卡?那么多銀行,開卡前,從來沒有打過一個電話到家里、到單位。無論電話打到哪里都能知道,兒子是殘疾人,病休在家,沒有收入。”她不斷地重復,“現在每天十幾個電話,我去哪里給他弄錢?”

她賣掉了房子,可并不夠還完欠款。她要求記者公開兒子姓名,朱江,為的是讓銀行以后別再給他辦卡。

這只是有關信用卡的一個極端案例。像這樣給沒有穩定工作收入的人群,和沒有工作的大學生發信用卡的現象,是近年來的常景。

不過,監管層已經開始念響了緊箍咒。

7月中旬,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里面重要的一條就是禁止銀行向未成年學生發信用卡(附屬卡除外)。

早在5月初,由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公安部、工商總局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通知》,已經嚴禁銀行將信用卡發卡營銷業務外包,同時禁止單位代辦信用卡。

而在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布的評測數據中,卡均消費量、活卡率等指標已經漸漸取代單一的發卡量。

市場之變

在歐美銀行,信用卡一直是不可思議的財富源泉,零售業務的收入有近1/3來自這里。

而中國的銀行們夢想著在幾年內走完美國市場三四十年走過的路,就像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韓國所做的那樣&mda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