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提高國內消費的正解
采納這個方案,就意味著加快城市化速度會變成一箭雙雕的舉措,即一方面增加國內消費,另一方面又為幾千萬移民子女提供一個未來。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增長模式與宏觀經濟系列之四
一個農村居民進入城市之后,不用很多的培訓或學習,他的收入就會提高,這是因為,在農村他的收入增長受到土地這個固定要素的制約,而到了城市之后,他主要使用資本進行生產,而資本是可以增長的。也就是說,城市化可以“無成本地”提高進城農村居民的收入
在前面的三篇文章中(6月18日、7月16日、7月23日),我指出,在全球化和國際勞動分工的大背景下,中國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有其必然性,是中國巨大的人口潛力的必然結果。但是,面對這個增長模式的負作用,特別是國際收支長期盈余造成的儲蓄浪費,我們也不能無動于衷;最終,我們必須找到提高國內消費需求或投資的辦法。今天談消費,下次談投資。
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終究是要受到其收入制約的,在收入增長速度有限的情況下,目前從總量上提升消費的政策將不可能取得顯著效果。事實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政府就曾大力提倡啟動國內消費,特別是農村消費,但結果卻是,消費占GDP的比重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在過去的十二年間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
出口導向增長模式是長期因素造成的,我們必須放棄在短期內改變這個模式的想法,而把注意力轉移到結構性調整這樣的長期措施上面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