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陽山下弦音再起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就能讓他們走上很遠的一段路,更有改變命運的可能,請不要再等待,哪怕只是相隔千里的一句問候。
為了援助代課教師的“燃燭”行動,已進入落實階段。在此誠摯地感謝踴躍捐款的各位愛心人士!感謝中國平安集團的緊密合作!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捐贈“燃燭”行動今天才能夠得以實施。。
“燃燭”行動自今年3月初發起,曾一度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原計劃于5月逐步落實的方案由于“5.12汶川地震”的發生,四川地震災區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全社會全力以赴地救助災區,代課教師問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點,社會捐款逐漸停滯。
事到如今,西部代課教師的近況怎樣?生活是否有了著落?將來有何打算?“燃燭”行動如何實施?帶著諸多的疑問,9月22日——9月29日,本報“燃燭”行動工作人員黃河頌和多背一公斤的志愿者劉明敏到了甘肅渭源鄉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考察。
渭水源頭
9月底,深秋的甘肅,已有初冬氣象。從蘭州去探訪、仔細了解渭源山區的代課教師是我們此行的目的。3個多小時的顛簸、搖曳,走完了其實并不太遠的山路。傍晚到達縣城,整天淅瀝的小雨從未停過,3度左右的氣溫比蘭州更像冬天。
渭源縣城很小,居民才3萬多人,路上行人稀疏,商鋪零落。5點多的黃昏竟是夜里了,縣城的廣播響起,隨著風一陣陣的送來。首陽山靜臥著,渭河水悄悄地流。這里就是渭河的發源地。
打通當地作家寇老師的電話半小時后,他匆忙地趕來了,敦實厚黑的樣子,就像這黃土高山一般樸素?!多l村代課教師》是他的作品,是他用腿走出來的,是寫心。商量好第二天的行程后,他就走了。他在縣城有個小店鋪,還得去料理。為了代課教師,他又得擱下生意,陪著我們走村串戶了。
在此之前,4月16日至4月20日平行公益的李惠鋒等志愿者先后從上海和北京到達渭源,他們克服艱苦的環境,自帶干糧與飲用水,先后走訪了130多位代課教師,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燃燭”行動的落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代課教師現狀
一座山望著一座山,村村都在山中間,車在山上盤繞。山都像是厚厚的土堆起來的,山上基本上沒有樹,只是些稀疏的草。大雨沖刷的溝痕遍布山體,由于土質疏松,高大的植物難以生長,所以蓄積不了水。山上的路還算可以,但要進入村落可得費些氣力,泥濘的小路很長,不僅滑而且淤。七天的時間里,我們選擇了幾個最貧困的鄉鎮,分別是五竹鄉、蓮峰鎮、北寨鄉、秦祁鄉、會川鎮、清源鄉。先后在這些鄉鎮召集了近40名代課教師,進行了很坦誠的溝通。
渭源共有代課教師572名,2006年至今,國家代課教師政策實施后被辭退的大概在400名左右。其中有部分已經外出就業,也有部分通過經商或者從事其他行業擺脫了困境。一般年齡比較小,代課時間不長的教師,基本上都能夠通過親友幫助,自身勞動或者外出打工來解決生活問題。
其他留在家里的代課教師年齡大都超過40歲,很多教齡都在十幾,二十年。上有老,下有小,特別是子女多的家庭,大多在上高中或大學,父母年事已高,基本沒有勞動能力;還有一部分自身或者家庭成員殘疾或者疾病的老師。這個群體將是我們重點援助的對象。
結合平行公益的資料,這次探訪共獲得了最艱苦的教師人數達90多人,其中有11人未婚、2人喪偶,家庭成員長期疾病在身的幾乎占90%,而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同樣的。這些代課教師是當地最窮的,比當地農民還窮。
失業在家的130多名代課教師中,有一戶是磚混結構的二層樓房,在另一家看到了冰箱,8家有VCD,5家連電視都沒有。年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51戶,占總調查人數的37.7%。
把輸血變為造血
王正明老師年近70,是代課教師的典型代表,幾十元的工資拿了一輩子,我們來到他家后,不停地用兒子給他安裝的電話召來了7位代課教師。老伴泡茶,煎餅,遞煙,把家里存放的剝皮梨(當地特產)、紅糖全都拿了出來,放在桌上,非要看著我們吃。德高望重的王老師教出了許多學生,從政的、經商的,留學的可謂桃李滿天下。從他的言語中還能感受到他對“名份”的渴求。就這樣一位老人,腰也彎了,背也駝了,從事勞動生產已不可能。但他為其他代課教師如何走出困境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如何幫助這些代課教師,如何把社會的援助變為一個可持續幫助他們發展生產的辦法,這些天我們走訪了當地的五竹洋芋協會、太子現代農業合作社,大北農公司、大路養雞協會等當地農業協會組織。
通過和代課教師、當地各行業協會、愛心志愿者反復研究討論和實地調查后,根據各個地方的生產環境和代課教師的具體情況,初步確立了與當地農村信用聯社合作,把援助款項以委托貸款的方式貸與代課教師,同時,與各行業協會合作,長期給予代課教師們在種植業和養殖業方面的幫助。
渭源鄉村主要適合土豆、藥材的種植,但代課教師缺少田地,種土豆利潤微薄,中藥材的種植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價格一直不穩,代課教師承受不了這些風險。其他特種養殖不成規模,沒有銷售渠道,當地一般消費不了,而且封山育草,不準放養的政策也是不能搞特種養殖原因之一.
每家每戶養豬是當地的傳統習慣,他們一年養一頭豬是為了過年準備的,豬的品種不好,生長緩慢,所以一直沒有人太在意,山遠地僻,信息不通也使得他們不了解行情。王政民老師和其他幾位教師,仔細討論了一番。認為養豬較其他行業要好,主要是每家都有豬舍,老師們都養過豬,每天喂完豬后還有時間從事其他的生產工作。對于這個想法,大多數老師贊成,認為是切實可行的辦法,為此,我們專門找到以服務農業為產業的大北農駐渭源當地的常進峰總經理,仔細探討了目前養豬業的市場分析和預測。分析認為,以每次養6頭豬計算,一年兩批,按目前的市場價格除去成本可凈賺260元/頭。12頭可獲利3120元?;旧峡梢越鉀Q每家一年的生活問題。把這些分析反饋給老師們后,他們大都認為可行,也有少數不置可否,或許心灰意冷,或許是還在希望政府給他們一個教師的崗位,因為這個愿望一直在他們心中。
9月 29日,到蘭州后和大北農為養豬項目達成了共識。他們以前也很關注代課教師的問題,并多次通過志愿者表達了他們集團愿意幫助代課教師的想法。著重談了如何在豬仔,防疫,飼料供應,銷售渠道等集團對教師的一條龍服務問題。通過此次調查,我們了解了更加詳細的西部代課老師的諸多方面的問題,正所謂事出有因,而且因素比較多。但最終的結果比其他更重要,最終的扶助方案才是最重要的,最終讓更多的代課教師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才是我們的目的。收到的捐款是人們奉獻的愛心,如何用好這筆錢是我們的責任。直接的把這些善款發給這些代課教師也未嘗不可,但用有限的錢做出無限的事業來得更有意義。要想讓這些老師擺脫貧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燃燭”行動的宗旨。
希望有更多的愛心,喚起代課教師昂揚的斗志,讓他們徹底渡過難關,勇敢地面對生活。最后要說聲謝謝,要感謝的人太多,感謝支持這個項目的中國平安集團,感謝積極捐款的愛心人士!感謝寇老師的全程跟班做向導,感謝出租車司機陪著我們一日一餐,早出晚歸!感謝平行公益!感謝多背一公斤!感謝所有關心代課教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