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在吃錯藥——中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母親和母愛研究

“語文教育專家,每每強調“文道并重”,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目標。這個道是什么道,德育又是什么樣的德育呢?想想看,“后宰門”孩子一聲“連爺爺,您回來啦”,在臺灣被制成手機鈴聲。是不是有點像笑話?”

語文,是人類教育的基礎學科,也是人類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語,指語言和說話;文,指文采和風華。古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文教育“兼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審美性”,最終目的則在于培養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正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這個過程中,語文教材擔負了巨大的責任。

除此之外,美育應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始終。而有教育家指出:“百年現代中國語文教育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人真實、自由的精神!”

課本中的母親、母愛之于孩子,其意義自不待言。

“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是一個民間自發的教育學術研究團隊,其成員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

從去年9月份開始,這個團體自發成立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母親和母愛”研究專題,對目前小學教材中使用較廣的3個版本教材——北京師范大學版、江蘇教育出版社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里的相關文章進行分析。

2009年2月,他們近20萬字的研究報告《我有這樣一個母親》刊發在《讀寫月報——新教育》雜志上。在報告的最后,他們也推出了他們自己的推薦版。

本刊特摘要編發這組研究文字,并采訪了相關文章的寫作者,以饗讀者。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并非完全贊同其中的每一個觀點,而是基于兒童教育的極其重要性,希望能借此引起注意,激發社會的廣泛討論。

武漢一所現代私塾的學童們在進行“國韻誦讀”課程 圖/周超

小組討論左起冷玉斌、郭初陽、楊守鉻

蔡朝陽是浙江紹興稷山中學的一名教師,負責母愛專題人教版的評點工作。參加此次母愛專題的研究,源于他初為人父的感動,他想堅決捍衛孩子“天生擁有自由”,而“現行的幾套主流的小學教材,都存在著很大問題??梢哉f,我們的孩子現在還在吃毒藥”。

對為何取名“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這個小組的負責人李玉龍說:一是因為主要成員都是一線教師;二是期望我們能走在教育的前沿,做些創造性的工作。他是《讀寫月報新教育》雜志的執行主編,曾擔任《教師之友》雜志執行主編。

早在2004年,這個研究小組曾推出了“那一代”專題,對以魏書生、于漪和錢夢龍為代表的老一代中學語文教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評判,被論者稱為“自1997年(《北京文學》組織的那次語文討論)以來規模最大、最深刻的一場討論&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