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戰場

作者描述的故事,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獨特的;都是傾盡作者和他的朋友們的執著發掘出來的。字里行間,你不但嗅得到當年戰場上的硝煙,更能感受到戰死者與幸存者的呼號與喘息,這是一部飽含人性的歷史。

責任編輯:劉小磊

《父親的戰場》是一本講述滇西抗戰史的著作。作者和他的朋友們不僅廣涉各種文字資料,而且不辭勞苦腳踏實地考察滇西抗日戰場,尋訪每一個可能找到的老兵,搜集他們當年為那場偉大的衛國戰爭浴血奮戰的往事。

筆端常帶感情

這本書不是那種我們見得多了的冷漠說教,作者描述的故事,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獨特的;都是傾盡作者和他的朋友們的執著發掘出來的。字里行間,你不但嗅得到當年戰場上的硝煙,更能感受到戰死者與幸存者的呼號與喘息,這是一部飽含人性的歷史。

它并不掩飾作者的感情。例如開篇的《尋找少校梅瑞姆》一文,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從查找文字、圖片依據到現場考察,直至尋得犧牲者的后人,在各種傳說與疑竇中找到真相。對那些在最困難的時刻和我們共同戰斗、犧牲的外國盟友,我們應該有感激之情!這是任何一個文明的、有良知的民族的道德底線,也是一個文明人的人性底線。我認為:無論歷史帶給我們的是愉悅還是苦痛,我們都應該坦然面對,這是人性的歷史觀??鬃釉唬?ldquo;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父親的戰場》用一系列獨立成章的對抗戰人物、事件的探究,展示了一種“坦蕩蕩”的解讀歷史的態度,貫穿始終,竊以為,這正是這本書最可寶貴之處。

我一貫認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父輩,實實在在是有史以來最坎坷的一代人。他們生于內亂之世,長于史無前例的戰亂之中,及至戰亂平復,則處于無休止的運動里,及至改革開放過上人的日子,他們卻時日無多了。想起來都令人心酸。母親亡故前不久與我閑聊,一貫對黨忠心耿耿的她,竟然冒出一句:“日本鬼子打進來還可以逃難,運動來了往哪里逃?”她生于滿洲里,那時叫做蘆濱縣,尚在牙牙學語便開始逃難,大舅告訴我,是鬼子用刺刀押送他們出東北的。然后顛沛流離,行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直逃至貴州都勻。他們始終沒有參加戰斗,只是出于人的生存本能而逃難。父親是武漢會戰時逃離河南鄉下的初中生,一直逃亡于戰場降臨之前,然后進入鐵路修建隊伍,從湘桂線到南防線,參與了廣西及周邊所有鐵路的建設。但同樣沒上過戰場。惟一使父親得意的,只是在昆侖關戰役時參加過鐵路支前隊,算是與抗日戰場沾上點邊。

三等科員熊文定

本書描述的主要是滇西戰場,有血有肉的人物從將軍到士兵,到戰火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