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090813)
海派清口的周立波,相聲演員郭德綱,二人轉演員、笑星趙本山。三位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市場。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沒有領導管著的、體制外的“自由職業者”。
責任編輯:史哲
◆文化產業“放養”勝過“圈養”
《大公報》,8月6日,黃燕
在全球經濟尚未全面復蘇之際,政府實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決策是明智的。文化產業需要更加開放,因為開放利于提升創造力,以此提升競爭力。所謂開放,一是指文化從業者要思想“松綁”;二是指要改革文化機構,一定程度上實現“國退民進”,引入公平競爭;三是政府角色改變,由文化機構的投資者和經營者,變為行業監管者以及創新環境和公平競爭環境的營造者。政府的文化投資轉向,政府的錢將更多地用于重獎創新者,而不是用于維持諸多文化機構的生存。文化產業創造力不是“管”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其中環境因素至關重要。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產業的逐步開放,三位家喻戶曉的草根名星應運而生:海派清口的周立波,相聲演員郭德綱,二人轉演員、笑星趙本山。三位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市場。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沒有領導管著的、體制外的“自由職業者”。他們自由創作,自主發揮,不必擔心領導喜不喜歡,只在乎觀眾是否喜歡。他們找到了成功的訣竅,即只要心中裝著觀眾,為觀眾而創作,讓觀眾滿意,就能贏得這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