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復雜荒誕,卻又合情合理最高檢首批“學者廳長”坦陳掛職感受

從高校的法律學者,掛職成為最高檢的“廳級干部”,兩年后又重返教壇。這段經歷之后,三位學者都說,他們覺得自己更適合學校,做一個自由的老師。

責任編輯:郭力

■從高校的法律學者,掛職成為最高檢的“廳級干部”,兩年后又重返教壇。這就是何家弘、趙旭東、宋英輝三位學者的經歷。

■兩年中,他們在“位高權重”的特殊位置上看到了怎樣的司法現實?作為學者廳長,又有著怎樣別具一格的感受?

宋英輝

何家弘

趙旭東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們都要以政府官職的級別來體現個人的成就,甚至連本應遠離世俗的佛門圣地都有了‘處級和尚’的名片。”在報紙上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何家弘正身居最高人民檢察院,當著他的“副廳長”。

他還說,在當下中國,想當官的人太多。有才華、有能力、有關系、有后臺的人,適合做官與不適合做官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紛紛擠入官場,然后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地往上爬。

一年后,坐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師寓所中,何家弘說,官場經歷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等他退休了要寫進自己的小說。何家弘是中國作協會員,創作過多部偵探推理小說。

2006年7月,最高檢嘗試開放三個副廳級職位引入學者擔任。因掛職職位之高,此舉在法律界影響頗大。首批被選中的三位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何家弘,任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中國政法大學趙旭東,任民事行政檢察廳副廳長;北京師范大學宋英輝,任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如今三位“副廳級”干部已經回歸他們熟悉的校園,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官場生涯。兩個月前,最高檢又任命法學教授李?;?、張明楷、湯維建出任第二批掛職副廳長。

在“位高權重”的特殊位置上,他們看到了怎樣的司法現實,會有怎樣別具一格的感受,“廳長”經歷又究竟對他們的人生意味著什么?

鏈接

同是學者出身的最高檢檢察長曹建明說,聘請法學專家到最高檢機關掛 職,是檢察機關聽取批評建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