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再探路·籠子與鳥】深圳:東南亞最大修船基地央企造
對于國家政策與產業趨勢的準確判斷,在項目投資過程中的守信與自律,以及強大的政府溝通能力,使得央企成為地方政府在大型項目投資中的最佳合作伙伴。
責任編輯:肖華 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賀穎彥
■編者按:金融危機中,“不差錢”的央企,成為了地方政府搶手的香餑餑。
自然,央企大項目可以迅速拉動地方的GDP和稅收收入,典型莫過于天津。以航空、石化為代表的央企,力保天津上半年以16.2%的GDP增速領跑全國。近期,天津又宣布了總投資達1400億的重大項目,全部今年開工。
而遠在西陲的重慶也不甘落后,6月份和中鋁集團等十余家央企一天就簽訂了金額超千億的合作大單。
上周,多家央企也斥資三百多億力挺廣東。
金融危機讓廣東賴以繁榮的低端制造業遭受致命打擊,被拖得太久的經濟轉型終于提上日程。在騰籠換鳥之際,代表先進制造業的央企大項目,對廣東經濟價值鏈的提升,意義重大。此外,空降的大項目,能否帶動廣州原有的以外資和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生態轉型,亦值得關注。
本文試圖以招商局的深圳造船基地為切入口,管窺一豹。
對于國家政策與產業趨勢的準確判斷,在項目投資過程中的守信與自律,以及強大的政府溝通能力,使得央企成為地方政府在大型項目投資中的最佳合作伙伴。
2008年12月18日,招商局在深圳投資興建的孖洲島友聯修船基地正式投產。這個投資額高達27億元人民幣的修船基地,自2005年開始連續三年被列為深圳市重大投資項目。
作為蛇口工業區的創立者,招商局集團與深圳的合作淵源已久。2004年10月雙方正式簽署《全面合作備忘錄》后,招商局在深圳開始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投資建設。
孖洲島友聯修船基地作為其中一個項目,于2004年12月16日動工建設,在短短四年時間里,以超常規的速度完成了所有的基建工程,成為招商局與深圳簽署備忘錄以來第一個順利完成的項目。
這一“東南亞最大修船基地”從立項到投產,除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外,也體現出了身為大型央企的招商局集團的戰略眼光和實施能力。
2009年中央企業在廣東的投資項目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轉型中的遠見
早在世紀之初,在深圳蛇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