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何時終結金融泡沫依賴癥?

美國央行制造泡沫,制造的是全球買單的次貸危機,而中國央行制造泡沫,在制造出信心的同時,也制造出了嚴重的過剩產能、股市樓市泡沫、全球大宗商品高價與中國人自己買單的銀行風險。

行政體系強有力的控制力,使得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寬松的貨幣政策效率極高,相應的結果必然是,風險也極高

全球經濟患上金融泡沫依賴癥,當房貸所導致的次級債泡沫崩潰后,全球主要央行的降息、發鈔行為,顯示他們試圖以新泡沫取代舊泡沫。

自從格林斯潘時代以來,全球進入大小泡沫接連不斷的特殊時期:以債券泡沫取代科網泡沫,以次貸泡沫取代科網泡沫,經濟下行、“9·11”襲擊、泡沫破裂都是促成另一個新泡沫的理由。這些泡沫有一個共同的學名,貨幣政策的逆周期操作。

長期的逆周期操作是有依賴癥的,政府會患上政策傲慢,以為利率政策無所不能;銀行家與普通民眾對經濟周期的心理承受力越來越低,他們極其厭惡市場下行周期,稍有風吹草動,就向央行發出刺激呼吁。格林斯潘時代的美聯儲主要的任務就是降息,因為降息而獲得了英雄般的擁戴。

美國與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如果說美國制造泡沫由全球買單的話,中國制造的信貸泡沫將由中國人自己買單;美國的貨幣政策作用遠大于財政刺激政策,而中國兩者作用都很大。

和新興市場不同,美國有著非常發達的資本市場,包括高度成熟的證券化產品交易市場和抵押債券交易市場,美國銀行與企業習慣直接融資手段。美國的銀行業第一時間將貸款打包進行資產證券化銷往全世界,所以次貸危機使全球投資者共受其害。

美聯儲開出劑量加重的老藥方,取得一定效果,信用市場逐漸解凍,全球資本市場泡沫初涌,不過美國人仍然兩手準備,一方面增加投資以抵御通脹預期,另一方面努力儲蓄。今年二季度,美國儲蓄率提升至5.2%,到7月末達到6.9%。美國總統經濟顧問8月10日表示,美國人將減稅收入用于儲蓄和償還債務,以改變以往借錢消費的經濟發展模式。只要債務不能清償,節約心態不變,美國的泡沫不可能太大。

中國的情況完全不同,行政體系強有力的控制力,使得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寬松的貨幣政策效率極高,相應的結果必然是,風險也極高。

不管實體經濟如何,只要有政府信用托底,銀行就樂于放貸。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貸款7.72萬億元,同比增幅為32.8%,增幅之高前所未有,政府為促進信貸,甚至不惜提高銀行的風險降低特定公司的資本金。

信貸主要投放的基建領域熱火朝天。以高速公路為例,1988年中國才有第一條高速公路,2008年總里程突破6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規劃到2010年通車里程6.5萬公里,2020年達到10萬公里。實際情況遠超規劃,2009年6月,中國已建成高速公路達到7.5萬公里左右,交通運輸部近日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全國新開工高速公路建設項目111個,計劃總投資約7000億元。

信貸投資對資本市場的刺激效應最為明顯。大城市“地王”頻現,上半年一些地方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100%以上。7月23日,滬綜指已經站上3300點,實現了本輪反彈的翻番,7月27日,重返3400點。

令人擔憂的是,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樓市屢破新高的同時,中國的經濟結構并未得到調整。按照工信部的統計,我國的船舶、水泥、鋼鐵等各個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這種過剩因為信貸的刺激進一步惡化??梢钥隙?,一旦全球經濟回暖,中國經濟將面臨惡性通脹與產能過剩的雙重夾擊。

美國央行制造泡沫,制造的是全球買單的次貸危機,而中國央行制造泡沫,在制造出信心的同時,也制造出了嚴重的過剩產能、股市樓市泡沫、全球大宗商品高價與中國人自己買單的銀行風險。如果說美國制造的是次貸危機,資產證券化不發達的中國,制造的將是可怕的貨幣危機。

中國經濟情況與美國不同,當務之急不是制造金融流動性,不是制造資本市場泡沫,而是厲行經濟結構改革、按照市場原則調配金融資源、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進行市場導向的并購重組,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否則,中國經濟依賴信貸泡沫與資本市場泡沫將更加上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