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渭源:燃燭行動初次調查報告

關注 讓他們有力!
行動 助他們前行!

時間:2008年4月16日-2008年4月20日

地點:甘肅省渭源縣調查對象:曾經的“代課教師”和還在“代課”的“代課教師”

調查目的:此次調查為了更全面真實了解“代課老師”生活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際可行的扶助方案

調查方法:逐家逐戶當面調查

調查人:李惠鋒、賈立田、王碧環、侯旭紅、周麗娟、卡波、張立武(其中侯旭紅、周麗娟、卡波為在校大學生)

一 概述渭源整體狀況

渭源縣屬于甘肅省定西地區--國家級貧困縣。其支柱產業為旅游、洋芋種植、藥材種植和畜牧業四個方面。

農業中以洋芋良種、當歸、白條黨參和黃芪為主。其中渭源會川地區的洋芋良種和北部的白條黨參為全國知名產品。在實際經濟發展中渭源旅游業沒有好的規劃,目前狀況下很難擴展。

而當地農民主要以種植和養殖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在渭源農民互助合作社起到了很好的互助,產業發展,共同抵御風險的作用。

在南部的會川地區屬于高寒陰濕區水土,氣候都相對較好,農民種植當歸和洋芋良種最為普遍。其中這兩年當歸價格上漲以后特別是去年雨水充沛價格上漲歷史記錄的16元/斤,基本每畝產值可以到4000-5000元左右,最高可以高達畝產8000-9000元??鄢慨€2500元左右的種子化肥費用。每畝凈收入高達2000-3000元左右。南部地區所種洋芋基本以良種為多,目前會川馬鈴薯研究所的9408品種畝產可以高達4000-5000斤。每斤收購價格平均0.3角。即畝產值為1200-1500元不等。每畝種子加肥料成本在300以內。相對而言藥材種植對天氣依賴性比較強,洋芋種植沒有技術含量,同時抵御風險能力強。該地區一些農戶也養殖了一些山羊和牛。

在中南部的五竹和蓮峰,祁家廟、路園地區,農民以種植和養殖為主,種植以當歸,洋芋為主。養殖以母豬繁殖,仔豬養殖,獺兔養殖,蛋雞養殖為主。其中洋芋種植以五竹洋芋協會為主力軍,該協會在每年冬季12月為會員免費提供洋芋技術培訓,并向會員提供良種和回收,現有會員已達數千戶。母豬繁殖和仔豬養殖現在主要采用大北農公司支持的農民合作社的方式來相互支持,由合作社向外提供仔豬和日常的技術指導工作,大北農公司免費組織專家給養殖戶做培訓;獺兔養殖主要為太子現代農業合作社也是采用合作社+農戶方式進行合作;蛋雞養殖主要由大路養雞協會采用協會加農戶方式解決雞種提供,技術培訓和雞蛋回收銷售工作。

在北部山區的秦祁、北寨、大安、黎家灣,新寨等皆屬于黃土高原地形,干旱少雨,唯一的一條小河—秦河流經此處。但由于河水為堿性水不能做莊稼澆種,當地基本沒有地下水,居民飲水以雨水收集方式解決,由于退耕還林措施的實施,北部山區現有近20萬畝的草場。當地主要產業也是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以前北部山區主產黨參,但由于這兩年氣候原因黨參減產、市場價格下跌、投入成本升高,種植技術含量高,現在黨參種植已經被大量的洋芋種植所替代。北部山區的農民現在主要以種植洋芋、少量小麥和少量胡麻為主。也有一些農民在山頂上種植畜草。山區農民土地相對較多,種植洋芋也主要以9408品種為主,但畝產量相對較中南部少,一般2000-4000斤,即畝產值在600-1200元之間;少量的小麥主要供給農民自己食用;少量胡麻主要為榨油。一畝胡麻可榨一百斤左右的油,每斤胡麻油市場價格在10-11元之間,但當地人多為自家食用,且胡麻對雨水要求比較高,只能少量種植。但我們也看到特別針對干旱地區的雙壟溝覆膜種植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北部山區農民使用,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大量減少水分蒸發的同時,提高畝產量。

北部山區大部分家庭都會養殖一到兩頭豬或者牛,或者小尾寒羊,由于退耕還林因素,必須全部圈養,所以不能做大規模牛羊養殖。在北寨鎮上有獺兔養殖場,依靠北部山區的牧場草地優勢,現已經發展至數千只養殖規模。

二 渭源代課教師調查 前 言

此次志愿者渭源縣“代課教師”情況調查由來之北京、上海、蘭州、岷縣、渭源等6名志愿者和多名老師組成,歷時7天,對渭源縣下屬3鎮、17鄉(清源鎮、蓮峰鎮、會川鎮、五竹鄉、鍬峪鄉、蒲川鄉、路園鄉、七圣鄉、北寨鄉、大安鄉、秦祁鄉、新寨鄉、黎家灣鄉、慶坪鄉、祁家廟鄉、上灣鄉、麻家集鄉、峽城鄉、田家河鄉、楊莊鄉)的572名被“辭退”“代課老師”(包含現在在職代課老師)部分進行了上門走訪和在校走訪調查,了解了西部高原地區“代課老師”的收入情況和家庭情況。

其中這些“代課老師”代課時間最久的從1972年開始“代課”,累計代課超過27年(社保只需繳納15年,再有三年就可以買城里人的雙份社保了),最晚的從2001年開始代課!有的學校早前沒有一個公辦教師(2005年國家開始強制規定“清退”“代課教師”,直到2007年9月大部分學校從講臺上直接“清退”了“代課老師”,但有些學校由于招不到公辦教師,又返聘已經“清退”的“代課老師”回去繼續上課)有的是夫妻雙上均為“代課老師”,有個是代課多年窮困潦倒到娶不到老婆(當地沒人愿意把女兒嫁給‘代課老師’,收入太低),有的放棄了較好的外出務工條件甘愿做一名默默無聞的“代課老師”,與其說是大山深處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不如說是“中國掃盲第一線的戰士”,那種環境只有他們才愿意才會留著那里教師,城里來的公辦老師和大學剛畢業的下鄉支邊志愿者喝不慣那口中帶澀的雨水,受不了幾十里山路不見一個人的孤獨,忍受不了那夜里死一般的寂靜!

正 文

此次調查由于山路崎嶇考慮到安全問題志愿者最初分為二個小組,四個分隊,后期為了工作進度轉而分為三個小組,六個分隊,每個小組每天定點走訪一個鄉鎮,到達目的地再分為兩個小分隊,已加快調查力度,盡可能多的增加調查數量!最終在有效的4個工作日內,志愿者走訪了清源鎮、蓮峰鎮、會川鎮、五竹鄉、路園鄉、北寨鄉、大安鄉、秦祁鄉、黎家灣鄉、慶坪鄉、上灣鄉、麻家集鄉、峽城鄉和楊莊鄉等14個鄉鎮,累計實地調查“代課老師”132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大多數由于時間關系和農忙季節沒能再這次活動中見到,以后在二次調查,三次調查中一定做到逐戶上門調查),另有3人有名單但因外出打工沒能去這三個“代課老師”家里走訪。

一) 還有相當數量“代課老師”

在調查的132名“代課老師”中,現在還在“代課”的有39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8.89%;2007年“清退”的有55名,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0.74%;2007年之前“清退”的有41人(其中有少數是因為收入偏低主動辭退,令謀出路了),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0.37%。如下表:

 

顯然還有相當數量的“代課老師”,在被調查的132名中占到三分之一強——29%,而這29%的39人中,大多是數由于當地學校沒有老師被返聘回去的!

二)“代課老師”工資為全國最低廉價勞動力

“代課老師”在2005年以前大多數人只領取每月40元人民幣的“俸祿”,2005年在原西北師范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李迎新老師在渭源縣下基層鍛煉擔任渭源縣縣委副書記的時候“涕淚上書”教育有關西部“代課教師”狀況后,以及《南方周末》頭版專題的報道之后,“代課老師”的工資從40元每月漲到120元每月,漲了三倍,但只是公辦教師收入的1/10-1/25(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民辦老師和公辦老師收入最大差別也只有2-3倍),然而“代課老師”是學校課次最多的老師,是公辦老師課量的2倍!每個月有22個工作日,平均每個工作日只有5.5元錢!全中國不可能找到比找個更低廉的勞動力!

真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這中視乎只能在小說里看到現實卻發生在“人類靈魂工程師”身上!

三)婚姻和疾病成了代課老師的苦惱

此次調查的132名“代課老師”中,有11人未婚,2人喪偶,4人殘疾,家中父母,子女有疾病者幾乎占到90%!其中男性大齡青年有7名,占11名未婚教師的63.64%,(見右表)而他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同樣的,那就是在當地人們看來這些代課老師是最窮的,最沒有出息的,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沒有幾戶人家愿意把女兒嫁給這些“雜牌軍編制”的“代課老師”,無名無份無錢,是人都不會往火坑里跳的!這是很明顯的,從而形成了“代課”男教師要為祖國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因為他們即將沒有后來人把革命進行到底。

調查中,發現只要那個“代課老師”自己或者家人患過重大疾病,那他們家必定是負債累累,到處都是借的錢。在大安鄉的楊賢璽老師家,我見到了他的賬本,其中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有五筆借債,一筆是還是上學,三筆是兒子動手術所借,最后一筆是4月初借的種子化肥錢,總計11500元整。

毛主席說:“臭老九不能走”。市場經濟不得不讓“臭老九”走,而且會走的很徹底。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四)貧困戶成了“代課老師”代名詞

所有135戶“代課老師”中,有一戶是磚混結構的二層樓房,其中一家看到了一個冰箱,一家有個電烤箱,8家有VCD碟機,5家電視機都沒有,25家沒有圍墻或者圍墻不完整(倒塌后無錢修復),年全家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51戶,占總調查人數的37.78%,王世世老師家的電還是去年政府山區三通工程給免費接通的。見下表:

從走訪的每個村子來看,代課老師家庭房屋基本都是最破爛的,一些比較好的要不就是愛人是公辦老師,要不愛人就是地方鄉鎮干事,只要是一農業為主的,那就絕對等于“貧困戶”,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直至近日,江西,陜西,山東等一些革命老區依舊很落后,發展相當緩慢,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勞動力;同樣在這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處的大山深處,山坡地對勞動力的需求不言而喻,沒有勞動力的山坡農田如何能種好,確實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五)社會公益

近年來各種慈善公益活動的日漸增多,很多偏遠的山區的學校,老師,孩子收到了不同程度的資助。比如渭源縣北部大安鄉的所有學校去年得到蘭州石化等單位的資助蓋起了全新的教室!全縣代課老師在有一部分從2005年開始定期定時收到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比如上海的王林先生從2005年開始對大安的5位老師進行每人每年500元的定點資助!2008年2月份后有了更多的教師得到了外界的資助。在這里特別感謝北京馬士基公司的全體員工以及南方周末的眾多讀者。

六)不恰當的文件用詞

大多數“代課老師”還是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很在乎自己的“名分”,他們每天往返在崎嶇的山路中,中午同樣啃著饅頭喝著冷水(他們飲用水的設備是將雨水收集過濾后裝在鐵桶里日常飲用)

古人有句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老師的身份是高貴的,是受人們崇敬的。教育部一個“清退”“代課教師”的文件,2007年眾多“代課老師”從講臺上直接回到了家中。從長期的介于公辦教師和農民之間的位置上退出來了。

但是,我國西部地區地廣人稀,教師資源奇缺,特別是山區的村辦小學(現在大多改為公辦),有個學校甚至沒有一個公辦教師!有個地方條件太艱苦一個學校只有一個老師,采取復式班級上課方式,校長、主任、教師集一身,有點像鐵人五項的運動員。還有一點就是此次調查135位老師其中“代課”時間超過10年的占整體被調查人數的90%以上,有的“代課”超過30年,有個年僅花甲還在“代課”(魏強1957年出生,1976年代課到現在,32年的‘代課’時間可以買2次社保還有余),有的青春妙齡正在代課(楊紅紅老師1983年出生,2003年開始代課,其妹妹在北京索愛公司打工,收入還不錯,但她就是舍不得孩子,不愿意和妹妹一起去打工),他們大多數都是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不讓山區的孩子沒學上,沒老師教!

因地制宜先試點在全面擴展是我們黨多年以來總結的寶貴經驗;一刀切,一棒子打死是我們的黨最為忌諱的錯誤舉措!然而“清退”“代課老師”在一個沒有劃分好界限的前提下把“民辦老師”劃分到了“代課老師”的含列,統一予以“清退”,從而深深傷到了這些老師的心!記得電視劇《漢武大帝》的最后幾集有個鏡頭,就是漢武帝去一個小村莊看望和自己和衛青大將軍一起征戰漠北時候的將軍村存活的老百姓的時候,人們雖然過著潦倒的少吃卻穿的日子的,但卻幾乎沒有什么怨言,他們談起漠北之戰是是多么的激情洋溢,是多么的興高采烈,他們沒有怨恨皇上,沒有索取報酬!因為他們得到了漢武帝親筆御賜的名分。

顯然更多的“代課老師”看重的是自己半個老師名分(早期的文件都是聘請他們為“民辦老師”),是半個老師的身份,是堅守了一輩子的事業!從“民辦”到“代課”,從退休到“清退”總會讓教了一輩子書的老師感到無地自容。“清退”—一個把教師尊嚴剝奪的一絲不掛的侮辱性名詞,總是讓老師們十分尷尬,面對外人他們總是小心翼翼用“辭退”來保衛著他們最后的一絲尊嚴。

七)代課教師中的“貧困戶”

渭源共有572名代課教師,在2006年至今,國家代課教師政策實施后被辭退的教師大概在400多名。其中有部分已經外出就業。也有部分通過經商和其他產業發展擺脫貧困。一般年齡比較小,代課時間不長的教師,基本上都能夠通過家庭親友幫助,自身勞動或者出外就業來解決經濟問題。其他留在家里的代課教師年齡40歲以上的很多都是十幾、二十來年的教師。上有老,下有小。特別是家庭子女多,很多都在上高中或者大學的。父母由于年歲高已經失去勞動力。這才造成教師家庭本身特別的困難。還有一些自身或者家庭成員殘疾或者疾病也是重要原因。這個群體也是我們需要特別重點關注的群體。以下為辭退中老年代課教師主要問題:

1) 這些年來考取各種證件和學歷所欠的費用。大概在500-1000元不等,相當于原來的一年工資。

2) 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或者自身的疾病治療費用,主要是早期的欠債?,F在當地已經在大力推廣農村合作醫療。相對而言減輕了一定的負擔。

3) 一般當地中老年教師多有2-3名子女,子女上學的費用。特別是高中階段的一個學生一年學費, 住宿,伙食費用就是一個代課教師一到兩年的工資。

4) 代課教師由于長年教書,家庭勞動力相對缺少。耕地疏于打理,很多都比較貧瘠,且以山坡地居多。從事種植業相對畝產都遠低于其他農民。且由于農業技能較差多種植洋芋,小麥等要求不高經濟作物。

5) 很多代課教師往往自身經濟收入不高,種植/養殖技術差,勞動能力相對于一般農民差,基本上不具備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的還款能力,根本無法取得農村信用社的小額資金貸款來發展其他產業。民間借款也由于自身還款能力問題基本借貸無門。也正是這個群體的市場能力差,農業技術差,自身勞動能力差,收入低等情況,在農村也經常受歧視。很多地方“好吃懶做”已經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6) 部分代課教師由于長期教書,特別內向。很難通過短期扶持引導的方式發展自己。也有部分教師自身殘疾或者疾病也無法再從事重體力活。

7) 由于代課教師長期介于公辦教師,農民之間。導致部分代課教師有著超于常人的自尊心。辭退的打擊短期內讓部分代課教師短期很難走出現實的陰影。容易引起情緒失控,影響自身身體健康。

8) 總體上北部山區和中南部代課教師經濟狀況會遠差于南部教師狀況。年輕教師經濟狀況好于中老年教師。大部分的中南部/北部山區的中老年代課教師基本上依然是村里最窮的家庭。在此次調查中有個別南部地區中青年代課教師的做法讓我們十分痛心,讓我們參與調查的所有志愿者都十分難過。個別人在自身經濟狀況已經比較良好的情況下,還在不斷的告訴我們他的經濟情況怎么糟糕,而且更為可恨的個別人還相互掩護,相互圓謊,我不知道他們面對北部山區的那些老教師時,他們是否會感到慚愧。不管如何當地的很多代課教師依然讓我們十分感動,大安鄉王惠民老師從86年代課到2006年辭退后,我們去走訪他。他只是很自然的和我們說了一句:不想給社會增加負擔了,現在已經可以了。為了繼續他的教育夢想,他的兒子和女兒分別考取了天水師范學校和定西師專。正是有了很多這樣的教師,我們的農村教育才能得到如今的發展,才有了那么多的山里孩子走出來。

八)基本調查數據:以下為本次走訪132名代課教師的基本數據:

1) 在132名代課教師中,中師畢業54人,大專畢業38人,高中畢業28人,初中畢業4人,中專畢業5人。有三人數據不詳。

2) 在132名代課教師中,90%代課10年以上,80%代課15年以上,60%代課20年以上。其中愿意外出就業的為27人,已經外出就業的為12人。

3) 在按照經濟狀況和受援助迫切程度我們最后在132名教師中篩選了57名教師作為項目第一期援助對象。57名教師中,最大年齡58歲,代課時間36年。最小35歲,代課時間11年,主要年齡段為38-50歲間。代課時間主要分布在15到24年之間。

4) 在最后篩選的57名教師中,貧困原因主要為疾病和子女上學兩大類。90%家庭2-4個子女,子女基本上都處于初中/高中或者技校/大學階段。有少部分教師子女挫學。兩個子女在初中和高中,一年就需要1500元到2000元的費用。如果是有技校和大學那個費用就會更大。

5) 在最后篩選的57名教師中,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區和北部山區。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少量藥材種植和洋芋種植。分布在中南部的代課教師由于很多無法拿出每畝2000多元的當歸種子成本?;疽苑N植洋芋為多,少量種植一些當歸和黃芪、黨參。由于中南部土地相對較少,這些教師每戶基本平均在4-5畝地。在種植了兩到三畝洋芋后,其余種植小麥為主。所以家庭整體年收入基本上徘徊在3000-4000元左右。在北部山區代課教師家庭土地會略多,可以平均在8-10畝左右,但多數代課教師常年只有一個勞動力或者疾病,父母多已失去勞動能力;大部分都會種植一半洋芋,一半小麥和胡麻的方式也有一些代課教師選擇部分繼續種植黨參和黃芪。但由于天氣和價格因素,基本收入不高,多在3000-4000元之間;北部山區洋芋畝產量在3000-4000斤之間,既每畝凈收入在600-800之間,4-5畝洋芋總收入在3000-4000之間。也是以兩個孩子每年的上學費用為1500-2000元計算,實際收入為1500-2000元,家庭供養兩個老人,山區生活導致老人疾病多發,且大多已經沒有勞動能力。還有一些雙教師家庭同時被辭退,雖然有地,但由于多年教書,地早已荒廢,重新開種上難度較大,收入基本沒有保證。

結 論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了解了更加詳細的西部“代課老師”的諸多方面的問題,正所謂事出有因,而且因素比較多!但是最終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最終的扶助方案才是最重要的,最終讓更多“代課老師”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才是最重要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讓這些老師拍拖貧困并非一朝一夕一年半載之所及,必須從常用出發,采取輸血與造血同步,造血大于輸血的方式去進行!

1)分析調查資料中教師技能培訓需求,其中有很多教師要求能提供藥材種植方面的培訓。關于藥材種植個人感覺渭源主要藥材產業發展主要靠天吃飯,天氣影響很大。而當歸也只適合于南部地區和中南部部分地區種植,市場價格波動太大。適合北部山區種植的黨參現在受市場價格和天氣影響在效益上已經不如洋芋種植產業穩定。實際上目前藥材種植特別是當歸只適合于中南部地區的教師。我們近期正著手請一些藥材種植專家做無公害種植方面培訓。

2)對于所有的代課教師而言洋芋種植是共同的,洋芋種植做為渭源重點產業聞名全國,而且洋芋屬于旱澇保收型產業。洋芋的種植本身技術含量不高,重點在于良種的提供和回收價格的保證。目前我們已經已當地最大的五竹鎮洋芋協會協商后,可以在冬季給代課教師提供技術培訓和后期的良種供應。我建議代課教師能參與當地的一些大的洋芋協會。入會費只要10元。但對于新良種的提供,后續回收價格的保證就有了很大的幫助。

3)針對當地的情況養殖業是可以推薦的,比如說仔豬養殖。當地的星光村全部以仔豬養殖成立合作社的方式。目前當地的仔豬養殖的豬種主要來自于北京大北農公司甘肅分公司在渭源的代理商設立的合作社方式提供的,并同時提供免費技術培訓,疫苗提供等。我們已經正在和大北農公司甘肅公司聯系是否可以降低仔豬苗的供貨價格。并提供好的培訓和后期技術服務工作?;蛘弑热缯f獺兔養殖,獺兔的毛皮和肉現在銷售十分良好。在渭源的大路太子和北寨分別有兩個大型養殖基地,皆采用合作社加農戶方式在當地推廣的比較好。兩家合作社均已表示出很大的興趣,并在具體擬定針對性培訓和合作方案做參考。在北部山區的部分地區由于存在大量的草場十分適合獺兔養殖。

4)針對這些項目,我們只幫忙提供技能培訓和協會牽線。由當地代課教師自行決定具體項目投資方向。

5)其中對于殘疾型,家庭不健全型,家中缺乏勞動力的老師可以取輸血方式,這樣直接了當,見效快,像喬鎮元、王世世、王安智、劉雙祿(帶出了10名大學生)這幾位老師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6)關于另外27名可以外出務工老師,可以在近期聯系東南沿海地區勞動力派遣公司一起解決。

后 記

最后要說聲謝謝,要感謝的人很多,感覺支持這個項目的中國平安、感謝關注支持這個項目的廣大讀者朋友,感謝寇老師的全程跟班做向導;感謝出租車司機陪著我們一日一餐早出晚歸的餓肚子;感謝一些不知名的老鄉深夜里用摩托車載我們走出大山,感謝當地陪同的老師配合我們繞過一道道大山深溝尋找一個個代課老師的家!

更要感謝我們的志愿者團隊,他們是來自北京的賈立田,來自蘭州大學研究生周麗娟,來自甘肅聯大的侯旭紅,來自甘肅岷縣的王碧環,來自甘肅財經大學的卡波,還有來自上海的張立武。

同時我要在此發出呼吁:

1) 所有的新聞媒體的朋友在日后做關于代課教師方面的報道時,不要再使用“清退”這個詞語,請給他們最后一絲的尊嚴;代課教師做為一個歷史產物逐漸將遠去,他的功過日后歷史自會給個公平的評價;在中國的教育發展中他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中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中他們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 所有的從農村和大山走出來的朋友們,請在你們回家的時候能到你們曾經的老師家中坐坐,因為他們一直在為你們而自豪,他們除了物質上需求外更想要的是你能再叫一聲“老師”,也許你的一聲“老師”能讓幫助他們走出迷惘.3) 所有的曾經說代課教師“好吃懶做”的朋友,請你記住如果不是他們幾十年領著40塊的工資,在“好吃懶做”中把你的孩子送出大山,也許現在真正在家里好吃懶做的將是你的孩子,現在 他們早已從當年的青年變成了兩鬢蒼蒼,身體也在”好吃懶做”中不復當年,如果你不能幫助他們,請別再給他們白眼。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