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落地”五大難題待解

“醫改是涉及到重大民生的公共政策,應該嚴肅對待,不應該輕率做出決策,定下的指標是要兌現的,不兌現,就會影響到政府的可信度?!?/blockquote>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曾俊

■民生觀察

中央公布有“維護十幾億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之稱的醫改方案已逾數月,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亦已在8月18日公布,各地落實的情況如何?不容樂觀的是,在中央要求各地落實醫改方案4個月后,仍有半數省份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其中包括四大直轄市。這背后涉及到醫改中的觀望情緒、改革創新問題、決策是否民主公開的問題、對醫改不力者如何問責的問題,還有如何抑制部門利益保障公共利益的問題。學者們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對保障醫改成功至關重要。

難題一:如何消除“等待觀望”

“對于推進改革實施,有的地方還表現出畏難情緒”

自從4月10日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以來,組建本省份醫改領導小組、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醫改實施意見成了各地醫改相關部門的主要工作,這被稱為醫改“落地”。

不到一個月,全國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醫改領導小組,并且絕大多數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負責常務工作的副省長(副主席、副市長)擔任組長。

5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朱之鑫在一次會議上說,“對于推進改革實施,有的地方還表現出畏難情緒,有的還在等待觀望。”這一說法也許正反映了醫改在部分地區的真實狀況。

南方周末記者獲悉,截至7月底,共有陜西、福建、黑龍江、江西、安徽、山西、江蘇、山東、河南、西藏等10省份先后公布了本省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或方案。

截至8月3日,湖南、山西、遼寧、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廣西、陜西、西藏12個省份以省份政府名義召開了醫改工作會議,全面動員部署醫改工作。

這意味著,盡管在4月10日的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李克強副總理要求各省份要對今年的改革工作盡快作出安排,明確任務和進度,但4個月之后,仍有半數省份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其中包括4大直轄市。

與此同時,在一些省份,零星的醫改政策相繼出臺。8月10日,廣東省物價局宣布將逐步調整降低直至取消非營利性醫療服務機構的藥品加價率,取而代之收取醫師服務費,以彌補醫院因取消藥品加成后而出現的收入損失。這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擠牙膏”。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數省的醫改相關官員,其中不少人將本省醫改方案遲遲未能出臺的原因解釋為中央配套文件的“姍姍來遲”。

醫改方案原定上半年出臺的21個配套文件,至今公布的只有10個,其中還包括1個原來并不在計劃中的配套文件。衛生部等9部門制定的《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直到8月18日才公布。其余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