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何必紛紛涌入房地產
央企紛紛涌入房地產行業的背后,誰能清晰地說清為什么“央企”的頭銜,對他們如此重要?央企和普通國企、和私營企業到底有什么待遇上的重大差異?這些差異能否放置在陽光下討論?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賀穎彥
■清水集
央企紛紛涌入房地產行業的背后,誰能清晰地說清為什么“央企”的頭銜,對他們如此重要?央企和普通國企、和私營企業到底有什么待遇上的重大差異?這些差異能否放置在陽光下討論?
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我對五家發展商做了個小測試,以估測2009年以來出讓的商品房開發用地中,有多大份額為國有企業拿走,結果在60%左右。姑且不論這個結果是否精準,但國企甚至央企新軍紛紛涌入房地產,確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新現象。潘石屹曾反復說過關于北京廣渠門地塊的拍賣情景,說是大開發商坐在前兩排,后面是一些老潘不熟悉的新面孔,及至問及,對方謙虛而無表情地說,是一家叫做方興的小公司,恰恰是這家小公司,最后成了被廣泛紛爭的“地王”。
潘石屹在描繪上述場景時也許疏漏了細節,一則方興是中化集團旗下的企業,和潘石屹的企業同一年在香港上市,兩者不僅是對標的對手,目前規模也差不多,潘不可能不知道;二則方興在土地拍賣現場直到最后才舉牌,肯定是事先有周密預案,而不是臨時的財大氣粗。但無論如何,央企涌入房地產已屬不爭的現實,一個令人憂慮不安的現實。
央企進入房地產行業并非始于今日,其中也不乏許多知名企業,例如中外運、華潤、中信、中遠、保利和首創等,但更多的央企則是新軍。我的態度很簡單:即便央企涌入并獲得了豐厚利潤,其行為也是不足取不足喜的,和歷史賦予央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