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六十周年系列專題之三·資本復興】新世族崛起

在未來的10年到20年,改革開放后第一代創業者,即將因年事已高而逐漸退隱,而這些生于70后、80后將接過父輩親手創立的企業。中國新富階層已經形成新富家族

責任編輯:曹筠武 郭力 實習生 朱慧靈 何旭

【新中國六十周年系列專題之三·資本復興】

8月中,江蘇省委組織部在江陰黨校培訓富商二代。在未來的10年到20年,改革開放后第一代創業者,即將因年事已高而逐漸退隱,而這些生于70后、80后將接過父輩親手創立的企業。中國新富階層已經形成新富家族。

傳承與革新,是這些年輕人共同面臨的問題。最近幾年,浙江寧波的長青班、杭州的少帥班、江蘇江陰的富二代培訓班,都以家族企業的第二代為目標學員,試圖讓他們較早地進入接班人角色。事實上,有些第二代,已經成為家族企業中的核心人物,比如萬向集團的魯偉鼎,宗申集團的左穎,娃哈哈集團的宗馥莉等人。

新富家族的掌握的社會財富與資源,讓他們成為當地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他們進入人大或者政協,獲得政治地位,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還會直接影響當地的經濟狀況。浙江東陽市橫店鎮,經濟幾乎全部依賴徐氏父子的橫店集團。與古代士紳家族相比,他們對于地方的影響更為廣泛。

紅色家族

1949年,新中國建政之后,以階級取代傳統的社會結構,在父子互稱同志的時代,世族至少在表面上消失了。但隨之而來的政治家族卻開始崛起。至1992年,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形成后,越來越多的開國將帥后人進入人們的視野并為大眾所知。例如葉選平、薄熙來等人。當代政治家族與中國古代政治家族類似,多是以開國而取得軍功,承平時代累世從政。

這一時期,雖然中國大陸的商業家族消失,但在港澳臺地區仍然大量存在。比如董建華之父董浩云,解放前就創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