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兇猛】國企的邏輯與改革的彼岸

2004年后,改革共識變得模糊,彼岸在哪里?中國成就與西方經驗的交集在哪里?該如何定義中國模式?中國模式是否重新界定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何旭

當“央企兇猛”越來越被熱議時,我想到的是兩年半前本報刊發的一場論爭。彼時,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國有經濟應對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保持絕對控制力。一位一貫捍衛自由市場理論的著名學者隨即撰文,認為這與經濟學常識相悖,在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是彌補市場失靈,凡是民間愿意干的領域,政府都不該介入。而不得不由政府經營的企業,也應堅持公益導向、保本微利,而非以利潤最大化的保值增值為經營導向。由此觀之,上述七大行業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必由國有經濟絕對控制。

另一位不那么著名,但曾在中央部委任職,資歷更深的學者看后,忍不住撰文反駁:中國學者常引用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政府的作用僅在克服市場失效,中國國企賺錢,一定是進錯了行業或“超越了原有目標”。問題在于,中國實行公有制加市場經濟,從未將政府或國企的“原有目標”限定為彌補市場不足。前提不存在,如何推演出“進錯”或“超越”的結論?

這兩人都是吾國第一流之人才,一個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在美國拿到經濟學博士的中國大陸人之一,一個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在美國拿到MBA的中國大陸人之一。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