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海外經濟要聞

 




  全球化的贏家和輸家
  《經濟學人》1月20日
  
  富裕國家里的工人面臨著工廠關閉工人失業的生計威脅,而公司高管則不停跳槽獲取更高收入。自2001年以來,美國普通工人薪金水平止步不前,實際工資增幅不及勞動生產率增幅的一半。相對地,高管們則財源滾滾,一個普通高管的總收入與美國人均收入之比已經從20年前的40倍左右攀升至現在的110倍。技術和經濟一體化在改變世界的同時創造了貧富懸殊的繁榮,威脅著全球化。但應該譴責全球化、發展中國家或者你的電腦么?貿易和技術帶來的收益將被重新調配到創造更多財富的經濟活動中去,這個過程會是痛苦的,但它使一個國家更富裕。實行保護主義、設置貿易障礙是行不通的,即使人們作為工人贏得勝利,也會因消費者、投資者和未來的養老金領取者的角色而遭受損失。長遠看來,企業也將在印度和中國競爭對手面前失去競爭優勢。

  美國勞動生產率增幅創十年新低
  《金融時報》1月23日
  
  美國勞動生產率增幅去年跌至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每小時工作產出增幅落后于歐盟和日本。國際商業組織“大企業聯合會”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就業率快速上升,美國整體勞動生產率僅僅增長1.4%。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表示,生產率增速的下滑不大可能是周期性的,也不大可能是服務行業增長疲軟的結果,這不禁令人擔心信息和通信技術對生產力的長期影響。過去三年間,美國整體經濟生產率增幅放緩至2002和2003年時的一半,與日本形成鮮明對比。制造業出口強勁令日本去年的勞動生產率增長了2.5%。歐洲的勞動生產率表現也得到改善。中國、印度和東歐等新興市場國家依然保持著極高的生產率增速。2006年,中國的生產率增速為 9.5%,印度為6.9%,歐盟12個新成員國的平均水平為4.1%。
  
  全球問題:誰需要美國?
  《時代》網絡版1月19日
  
  人們以前認為,當美國經濟打噴嚏時,全世界都得感冒,但現在生機勃勃的亞洲和歐洲經濟體也許有能力挑戰這個舊理論。歐洲制造商們目睹關鍵的美國市場的訂單在過去幾個月大量減少,但美國經濟放緩和美元疲軟帶來的風險是可以控制的,他們的商品還可以銷售到其他經濟體,這就是全球貿易活力的迷人之處。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們一直以來都對世界是否會不受美國經濟影響爭論不休。許多人認為,美國經濟支撐世界經濟已是過去時,現在是另一種玩法了。美國、日本和西歐不再有過去那樣主宰世界的能力,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占全球經濟產出的比例已經從1990年的39%增長到目前的49%。至于美國經濟是“快樂地放緩”還是“災難”,每個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預測。企業依舊對美國經濟有信心,但也熱衷于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戰略。
  
  退休高峰到來有助日本經濟增長
  《華爾街日報》1月22日
  
  在日本和部分歐洲國家,人口老齡化會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已成不爭事實。但對一些日本公司來說,日本人口老齡化對它們反倒是件好事。隨著日本戰后生育高峰期(1947-1949年)出生的人陸續年滿60歲退休,今后3年中,日本目前6700多萬的勞動人口每年將減少約50萬。但經濟學家們說,至少在幾年內這一因素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有可能是正面的。鑒于日本大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企業服務的年頭,因此當工齡長的員工退休后,企業的固定成本將相應下降。與接替工作的年輕人簽定短期用工合同,也降低了用工成本。消費方面,這批退休人口積累了數額可觀的存款,他們中的許多人退休時還會一次性得到一大筆補償金。他們只要動用上述錢款中的一小部分,一段時間內就足以抵消工資總額下降對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編譯:溫翠玲)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