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的啟示
“和那個老工人一樣,柯達的CEO也是一輩子只有一個妻子、一個公司、一份事業,他對傳統業務的感情太深,他知道公司要轉型,但他下不了手?!?br />
1月19日晚,在廣州林和中路凱悅酒家,柯達全球副總裁、北亞區主席葉鶯向出席柯達新年晚宴的廣州媒體的中高層們發表了動情的演講。
她說,所有能來出席晚宴的朋友都是對柯達的雪中送炭,因為柯達正處于公司成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也正因為如此,這次只能請大家吃“粗茶淡飯”。
1997至1999年,我曾多次參加柯達的活動,知道這是一家出手闊綽、排場盛大的公司。按當年的標準,當天的晚宴稱為“粗茶淡飯”也并不為過。
1995年,富士公司在快速發展的中國膠卷及沖擴市場上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建立了近2000家沖印連鎖店。
1996年,柯達大舉進軍中國,1998年完成了對除樂凱外的中國膠片業的全行業收購,數年間共投入12億美元。藉此,柯達一舉擊潰富士,最高峰時柯達在中國建立了上萬家沖印連鎖店,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
在我的記憶中,那時的柯達可謂“高歌猛進,春風得意”。
但是,數碼技術的廣泛應用卻讓柯達的財富迅速變成了包袱。當消費者紛紛把手中的傳統相機換成數碼相機時,柯達巨大的膠卷相紙生產線也就失去了用途。
回頭看去,當年那些關于民族工業的爭論是多么滑稽,如果中國政府沒有把負債累累、虧損巨大的公元、福達等企業賣給柯達,維持到現在要付出多么大的代價,而且即使能維持到現在,他們的前景又將是何等的凄涼!
葉鶯講到了柯達從傳統化學影像業務向數字化業務的痛苦轉型,“有一次去(位于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公司總部,看到一名老工人趴在工廠的墻上哭泣,因為他自己、他的父親和祖父都在這家工廠干了一輩子。但由于業務轉型,這家工廠要被拆除了?!?BR> 這名老工人后來拿了一塊墻磚回家做紀念,這樣做的人有很多,他們和家人都為柯達工作了不止一生。
柯達成立于1880年,憑借銀鹽成像領域的技術優勢和“你只要按下快門,剩下的交給柯達來做”的經營理念,柯達發展成影像業的黃色巨人,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的2/3份額。1989年,柯達高居財富500強第18位。但是,傳統越是輝煌,對傳統的依賴就會越嚴重,擺脫傳統的難度就越大??逻_高層顯然對 1990年代開始的數字技術的革命性影響估計不足,直到2002年底,柯達高層才意識到傳統膠卷的輝煌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對技術革命反應遲鈍招致了災難性后果,2005年,柯達在500強中的排名已下降到483位,銷售額只比最后一名高出6億美元。當年9月,傳出了惠普有意收購柯達的消息,柯達這個百年老店、影像業的代名詞、500強的常青樹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正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在柯達的凌厲攻勢下,富士的傳統影像市場大量丟失,但這卻加速了富士的數字化轉型。到2002年,富士產品的數字化率已達60%,而柯達只有25%。1998年,富士的銷售額只有100億美元出頭,在財富500強排名400位左右。到2005年,富士的銷售額卻增長到236億美元,排名也上升到258位。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在數碼時代,富士僅僅用了七八年時間就實現了黃綠大戰的逆轉。
葉鶯說,“和那個老工人一樣,柯達的CEO也是一輩子只有一個妻子、一個公司、一份事業,他對傳統業務的感情太深,他知道公司要轉型,但他下不了手?!?BR> 葉鶯指的是2000年接任CEO的鄧凱達。2005年,鄧凱達57歲,在柯達工作了35年。鄧凱達的不同凡響在于,他知道誰能完成自己無法完成的任務。一年前,他苦心孤詣地從惠普挖來了彭安東,并竭力將其扶上自己的位子?!八任覐?,因為他整個職業生涯都與數碼聯系在一起。他因此很可能成為柯達歷史上最好的CEO?!?BR> 2005年5月,彭安東接任CEO,12月,又接任董事長。
到2006年三季度,柯達已連續8個季度虧損,但該季度“數碼業務利潤的增長速度第一次超過了傳統業務利潤的下降速度”。
彭安東能帶領柯達成功轉型嗎?葉鶯說:“我不能說我們一定能成功,但我們不這樣做的話,就一定不能成功?!?BR> 2007年是彭安東三年轉型規劃的最后一年,葉鶯的結束語也充滿期待:“我希望明年這個時候能與各位重逢,而各位的到來也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