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尋找失落的城市中心

重新成為德國首都后,柏林開始尋找各種機會,向世界展示新柏林的形象。它很快得到一次機會——申辦奧運會。

責任編輯:莫希

柏林市中心有一塊空地。

這塊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空地位于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與卡爾•李卜克內西大街交接處,名叫宮殿廣場,許多上了年紀的柏林人還知道它另一個名字,馬克思-恩格斯廣場。

數百年來,這里都是柏林的中心,也是整個柏林城市規劃的起點。柏林的城市空間由一個個連環相扣的廣場組成,波茨坦廣場、巴黎廣場、亞歷山大廣場、萊比錫廣場……所有這些廣場的發源地和中心,就是宮殿廣場。

“救救共和國宮”

如果不稍微了解一點德國的歷史,今天來到柏林的游客可能會一頭霧水,因為著名的宮殿廣場上沒有任何建筑物。

在德國近代史上,宮殿廣場是作為德國皇權的標志而存在的,1443年,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開始在此地興建皇宮,幾百年來不斷增改建,在這座龐大的建筑物四周最終形成宮殿廣場,與著名的柏林大教堂隔斯普雷河相望。城市圍繞宮殿廣場向四周蔓延,逐漸形成了柏林的中心區:米特區(Mitte)。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分裂成東西兩部分,皇宮所在的市中心歸屬于東柏林,雖然宮殿建筑體未受戰火嚴重波及,卻因它所代表的封建色彩不見容于東德政府。1950年,皇宮建筑主體被爆破拆毀。 第二年改名為馬克思-恩格斯廣場,1970年代,東德政府在這塊基地上修建了一座長180米、寬85 米、高25米的長形透明建筑——共和國宮。許多遷居德國的中國人稱之為東德的“人民大會堂”。

從宮殿廣場出發,走幾個街口,你便能到達位于羅莎•盧森堡大街上的柏林城市發展部,它對柏林的城市規劃發展起最高責任。城市發展部一樓大廳里陳列著各種城市模型和規劃圖紙,包括前東柏林的規劃模型,“如果早幾個月來,你還能看到宮殿廣場上在拆房子”,在柏林居住了23年的城市規劃師克里斯蒂安•哈杰(Christian Hajer)告訴記者,“這個規劃案爭論了很多年,無論如何,它終于還是拆了。”

1990年德國統一,柏林重新成為首都。大規模城市改造接踵而來,柏林成為歐洲最大的工地。東柏林地區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或者整修,“東柏林的基礎建設非常薄弱,街道、住宅區戰后60多年來基本沒有什么維護和維修,1991年合并以來,幾乎每一棟房子都經過了整修,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重新鋪過”,柏林市長辦公廳國際關系處東亞事務主管耶爾格•特拉姆(Jorg Tramm)告訴記者。

東柏林的民居全部都保留下來了,而且80%經過了整修。柏林墻址周邊100到200米的無建筑地帶,尤其是波茨坦廣場和巴黎廣場成為投資熱土。東柏林的地標,亞歷山大廣場上的電視塔,也得以保留。距離電視塔不到兩公里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于1994年恢復為宮殿廣場,廣場上作為民主德國政治象征存在的共和國宮成了爭論的焦點。德國科爾政府與當時的柏林市長迪普根(Eberhard Diepgen)共同決定,將宮殿廣場上的建筑全部拆除。

但是,拆了這座象征東德社會主義的“人民大會堂”,什么能代表統一后的新柏林呢?政治家的回答是:重建皇宮。德國聯邦政府、外交部以及柏林市政府為此成立了一個聯合辦公室。

1993年,柏林市政府發起了針對宮殿廣場重建規劃的國際競賽,與此同時,城市發展部在廣場上搭建了一個臨時假皇宮立面,借由這個1:1的立面造型,引起民眾對這個問題的關心。

被拆除前的共和國宮,許多遷居德國的中國人稱之為東德的“人民大會堂” 圖/Christian Hajer

柏林城建部公布的皇宮重建規劃模型 圖/柏林城建部 提供

最終的參賽作品來自49個不同國家,對于基地用途,出現國家文化中心、國際圖書館、聯邦政府國會大廈、行政大樓、投資銀行等等建議,但從獲得競賽第一名的本地建筑師尼布爾的方案到建筑大師諾曼•福斯特的提議,都難以讓所有柏林人滿意。隨著宮殿廣場問題爭論的深入,各方意見也逐漸明晰,大部分柏林人希望保留共和國宮,一部分市民,包括諸多專業建筑師,希望將整個廣場改建成公共性質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