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貴階層劇院模式
奧巴馬夫婦當天為此目的—去劇院觀看一場音樂劇的開銷巨大。英國《每日郵報》6月1日披露:共計至少 7 . 3萬美元。
本期專題,我們展現權貴階層的劇院社交禮儀。首先來看看美國總統為出席這樣的場合所做的一切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5月30日為給夫人米歇爾過生日,而攜夫人來到紐約百老匯欣賞音樂劇。當奧巴馬夫婦抵達劇院時,很多民眾聞風而至,警方要封鎖一條 街道讓奧巴馬車隊經過,又出動大批保安人員隔開群眾。奧巴馬夫婦當天為此目的—去劇院觀看一場音樂劇的開銷巨大。英國《每日郵報》6月1日披露:共計至少 7 . 3萬美元。
奧巴馬總統和夫人在紐約百老匯貝拉斯科劇院 圖/楊子
奧巴馬的總統專用車2009 凱迪拉克DTS 到達紐約百老匯貝拉斯科劇院 圖/楊子
奧巴馬的專用直升機到達華爾街之后,總統專用車早已等候在現場 圖/楊子
必要花銷
晚餐: 在紐約著名的有機食品餐廳“藍山”吃的晚餐并不奢侈,緬因州蟹肉蔬菜色拉要價18美元,招牌羊排約不到40美元。唯一稍顯“特別”的花銷,就是兩杯馬提尼酒。
劇票:當晚在貝拉斯科劇院欣賞百老匯音樂劇,是由著名黑人劇作家奧斯古特·威爾遜創作的《來來去去的喬特納》, 每張劇票約97美元。
交通:從在華盛頓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到肯尼迪國際機場,共使用了三架噴氣式飛機,為墨西哥灣暖流500 (灣流500 )小規模的空軍一號,一架奧巴馬夫婦乘坐,另外兩架上乘坐的是總統的助手和媒體記者,每架飛機航行的費用是近2.4萬美元;此外,還有兩架作中轉用的直升 機VH-71,美國總統專用直升機為“海軍一號”,每架飛機4億美元,一架送奧巴馬去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趕起飛,另一架將他們從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送到紐約 曼哈頓華爾街。
安保:為了保障總統專車—2009款凱迪拉克DTS“野獸(The Beast)”順利抵達劇院,紐約警方封鎖了街道,同時出動大批保安人員維護秩序,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穿著:當晚,奧巴馬身穿黑色西裝、白色襯衣,米歇爾身穿著黑色長裙。45歲的米歇爾是律師出身,她喜歡混搭的穿著風格,經常用連鎖店買來的成衣,搭配新銳設計師的前衛設計。她鐘情的手包是VBH的艷藍色緞面芭蕾舞手包,標價1500美元。
奧巴馬無疑為特權階級上了生動的一課。有時候,有了錢還不可能做到這樣,只有美國總統,才可以這樣。特權階層在認真參考的同時,國內各大劇院對自己公眾形 象的認知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人們也發現, 原來去劇院,不是那么隨便的事情,特別是權貴,更是不能因此丟失了自己的身份。
中國各大城市開始進入以劇院為中心地標的時代,各地政府為求城市面子完美,跟風般地在城市黃金地段建造設計壯麗、內飾豪華的音樂廳、歌劇院,近些年人們質疑這種面子工程就好比在床頭柜前放置一個車模,不過與此同時,社會精英們也為自己的社交活動,找尋到新穎獨特的場所。
奢華餐具有了,往里頭擱什么食材,才是權貴階層所關心的。劇院并非旅游景點,或傀儡擺設,它需要活色生香的軟件—高端劇目,來襯托它的高貴氣質。只有兩者 配備齊全,人們才會有劇院情結,生活中才會時常閃亮這些建筑物的身影。國家大劇院有了小澤征爾、 祖賓 · 梅塔之輩才會成就皇城根下的高貴;北京的皇家糧倉因為昆曲《牡丹亭》在廳堂的上演,而在富貴階層心中占有后花園之一席地;香港文化中心,因為有了香港藝術 節孜孜不倦地發展,才給街對面的半島酒店賦有割舍不斷的權貴集散中心之美譽;上海音樂廳有了王健、傅聰、陳宏寬這樣的大師級人物頻頻光臨,才值得發生整體 平移100米、投資超級龐大的政府工程,影星何麗麗開在音樂廳4樓的奢華餐館漾樂會,才配產生璀璨的貴氣
劇院情趣,我們必被同化
交響音樂會、歌劇、歌舞晚會是匹配劇院這疊餐盤的濃湯,劇院不能平白無故空開著,需要軟件迅速攝入。勿庸置疑,現在來到中國發生的高端演出中,最賺錢的莫過于音樂劇。這生意不僅影響票房,更是同化了國人對舶來物—劇院的情結。
資本主義使文化成為工業,使作品成為商品,于是套生了諸多秩序、邏輯和模式。紐約百老匯的那幾條街是音樂劇的同義詞,也成為世界上最勢利、最無情、最喜新 厭舊的地方,因為在這里衡量一切的標準僅是“票房”二字。這種鐵硬的資本主義商業嘴臉決定了音樂劇的本質,成為令其存在、發展的基礎。
以美、英兩國為核心的音樂劇在其他國家的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不要說法、德這些西方國家,在日、韓這些亞洲國家里,觀看音樂劇早成為國民主流消遣,時至 今日,中國國門終于被敲開。門被敲開了,主人自然會問客人:“您要做什么?”外國演出運營商的答案是:同化市場。他們要去同化的不僅是運營方式,更重要的 是觀眾情趣。而觀眾情趣被同化的過程,正與其市場建立的速度同步。中國自上而下的此類同步工作已在和諧穩健的行進之中。
音樂劇在美國最吃香的年頭,是上世紀滿地“美國夢”的20年代。那段年月是現代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開端,強調奢侈、主張享樂的價值觀成為社會主導;而這種 觀念的形成,正基于美國當時迅猛的經濟發展,于是一切邏輯皆為商業邏輯,一切價值皆為商業價值。此種社會倫理與80年后的中國何其相似。這種大環境下,一 邊強調享樂,一邊強調品位的音樂劇成為時尚一點也不足為奇。以上可稱為80年后美國對中國的同化。
舶來文化在中國成為主流已不是一兩天。以美國為首,不僅它的總統告訴全世界什么是正義的,它的歌星告訴全世界什么是好聽的,它的影星告訴全世界什么是好看 的,它的百老匯也在告訴你,你去劇院看什么才是最有品的。這種告訴,或稱為蠱惑,由不得你不信,因為這些“產品”就像蝗災時的蝗蟲一樣,漫天都是,哪怕你 如悟空一般有個性,也還是不得不遂了耳邊整日嘮叨的三藏的愿。
西方的交響樂或歌劇從不漫天撒網,其秩序建立的嚴明性基于它知道只有一部分人會進劇院,并有本事找到這些人,將下周的節目單送到他們信箱里,此類運營只是 在一個小圈子里建立一種邏輯,因為它明白自己的疆界在哪里。音樂劇卻無疆無界,它是徹頭徹尾的商業運營,張開血盆大口,希望吃盡一切,它力圖自己的票務帳 本如FBI的人口登記般密密麻麻。在中國,中西音樂劇商人沒那么省心地以音樂劇作為商品為目的,他們要令音樂劇成為中國人的日用品,所謂,要培養中國人進 劇院消費的習慣。準確說,“要同化中國人進劇院消費的習慣。”
劇院進入高端社交功能時代
西方音樂劇在上世紀中葉開始排斥最早吸引過來的無產階級,而將興盛起來的中產階級作為主體消費者,因為,一方面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可以令票價有大額提升, 另一方面這種將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巧妙嫁接的藝術形式既給足了學養不明的中產者的面子,又會令他們不至于看不懂,甚至高興得很。如今中國大城,滿街花錢的 人都是中產階級,于是希望有中產階級把錢扔到他們碗里的商人越來越多,此事未可厚非。
劇院符合了藝術的本性。自打人類社會有了階級區分,每個階級都在尋求自己的特權領域。當社會有了政治,那么政治家的特權似乎就無處不在。律師和法官的特權 則屬于法庭。每個人離開了自己的特權區域,特權就不再有效?;钴S在劇場中的頂級富豪、特權階層或者超級明星,不管他們去劇場是為了陶冶情操還是交流感情, 或者想通過劇場拓寬自己的交際圈,劇院,似乎也是這些人的特權所在地。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認為,高端藝術場所的功能性有兩種,一種是文化驅動型,高端藝術場所提供著藝術表演的空間,并通過市場來引導著高雅藝術的發 展;另一面它具有功利型,它需要承擔一定的社交功能。最近幾年,京、穗、滬三地的高端文藝場所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袁岳并不覺得這樣的發展勢頭過于迅猛。 高雅文化和高端文化場所并不會曲高和寡,推廣它們需要一定的技巧,而精英人士必須承擔起部分責任。
“1/5真懂行,3/5附庸風雅,1/5不聽白不聽,凡是一樣事物符合這個結構,就可以風靡起來。”袁岳從不認為附庸風雅有什么不好,“藝術是種素養,其中的‘養’字表示欣賞能力是需要培養的。一開始覺得還不錯,發展到習慣,看多了自然就慢慢精通了”。
(孫李銀、藍貓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