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舟的十年網事
一放一收間,陳一舟明白了步步高老板段永平對他說的“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道理。段永平給予的啟發在某種程度上為陳一舟的幾年時光做了注腳。
一放一收間,陳一舟明白了步步高老板段永平對他說的“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道理
陳一舟的辦公室位于北京三元橋一座大廈的25層,3張大辦公桌一字排開。自左至右,CEO陳一舟,COO劉健,另一張原本是CFO的,現在空著,辦公桌上的東西擺放得散亂而隨意。
下頜寬大、眼神靈活的陳一舟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公司未上市公司的最后一個大佬”,此外,他還被貼上了很多標簽:創業瘋子、資本玩家、收購狂人、機會主義者。這些名詞籠統而模糊地給陳一舟的網絡十年,定了性。
ChinaRen的成功,為陳一舟后來幾次融資做了鋪墊。但這什么都不能說明,關于他的千橡互動,被媒體概括成一個反面教材,“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規模風投+資本市場上最熱門概念=關于創業你所應知的一切教訓”。
中國互聯網的十年,成就了一個名利場,成功者的榮耀伴隨著風投翻番的利潤,也伴隨著無數失意者的迷茫與彷徨。有人得意,有人失意,亦有人矗立潮頭。而永遠處在風口浪尖的陳一舟儼然成為互聯網行業最具爭議的夢想家。
跑馬圈地
1998年,國內互聯網締造的傳奇故事已經被無限放大。張朝陽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來創辦搜狐網站,網易創始人丁磊將網易免費郵箱系統及163.net域名賣了119萬。這些成為當時人們茶余飯后最主要的談資。
那時候的陳一舟,在黃磚紅瓦、有著好幾公里人工椰林的斯坦福大學學習,他喜歡一門名為“工業界領袖講座”的課程,每周都有一個知名公司的大總裁來講課,讓陳一舟印象最深刻的是巴菲特和楊致遠。
在陳一舟的記憶中,楊致遠是一個很靦腆的人,總是盯著地板說話,那時楊致遠年僅31歲,身價卻已超過10億美金;而巴菲特,看上去是個古板又平易近人的老頭,他絕對不買高科技股份,理由是不熟悉。
在那一年,巴菲特不熟悉的高科技領域匯集了很多熱情,以互聯網公司構成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1991年4月的500點一路上揚,在1998年7月,超過了2000點,而到1999年12月的時候,逼近了5000點。
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陳一舟發起了一個斯坦福中國互聯網討論會,認識了楊寧、周云帆。陳一舟認為,“他們二人是當時斯坦福工程學院最優秀的學生。”
互聯網概念在大洋彼岸如火如荼,市場的繁榮點燃了一撥人的激情,這撥人就包括陳一舟。1999年5月,陳一舟回國,那一年他剛滿30歲。辦公地點選在了南禮士路的建威大廈。促狹、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