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下一場革命:改變全球汽車產業
世界汽車業近期的大部分增長來自亞太地區,預計在未來十年,一半以上的增長將來自中國。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09年,中國在汽車總銷量上連續7個月超越美國。隨著市場規模的迅猛擴展,中國將在汽車新技術的開發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買方的力量
世界汽車業近期的大部分增長來自亞太地區,預計在未來十年,一半以上的增長將來自中國。
我最近被問到,亨利·福特會否“因為美國汽車業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從他的墳墓里坐起來”。我的回答是,他更可能因“大批量生產”的商業模式自他引入一百多年以來只是在逐步改變而感到不安。福特在1908年推出的移動裝配生產線改變了世界:它讓大眾買得起汽車,加快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并塑造了經濟財富分配的形式。
盡管汽車業存在重要的技術進步是事實,但不可否認的是,汽車現在仍然由內燃機驅動,也還是在一個與福特時代看似沒有太大區別的工廠環境中裝配而成。雖然在過去一個世紀里,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技術進步產生,但汽車行業仍然與一個多世紀前產業開創時的樣子相似。
簡單地說,今天汽車業面臨的危機與把20世紀標準化(“one size fits all”)的產業模式應用到21世紀的全球環境中去密切相關。
歷史教訓告訴我們,所有偉大的王朝最終必然被更替。這個教訓也適用于商業模式。然而,許多力量正在推動全球汽車商業模式的改革。
如果循著過去幾年的軌跡,你會發現,全球汽車行業的力量已經向東轉移到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地方。世界汽車業近期的大部分增長來自亞太地區,預計在未來十年,一半以上的增長將來自中國。
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不僅是影響標準和方向的能力,也是通過與財務實力被削弱的組織建立伙伴關系來創造機會的能力。由于本土市場發展緩慢,汽車公司及其供應商必須努力深化它們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度,如果它們希望繼續保持活力的話。
在2009年,中國在汽車總銷量上連續7個月超越美國,最近一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