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代表團參訪平壤記
這些天我們瞻仰了無數的銅像、大理石像、漢白玉像,看到了無數的標語和宣傳畫,可它們的力量卻遠遠抵不上這兩個最簡單的字。也正因為這兩個字,讓我深深感到,這個民族無論遭遇何種苦難,幾千萬人民仍然終將主宰自己的命運。
責任編輯:文平 郭力 實習生徐臻
這些天我們瞻仰了無數的銅像、大理石像、漢白玉像,看到了無數的標語和宣傳畫,可它們的力量卻遠遠抵不上這兩個最簡單的字。也正因為這兩個字,讓我深深感到,這個民族無論遭遇何種苦難,幾千萬人民仍然終將主宰自己的命運。
被拆除的大學主樓
8月6日至11日,應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以下簡稱“金大”)邀請,我們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代表團一行五人訪問了平壤。
北大與金大簽有友好合作協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兩校交流相當頻繁,在鼎盛時期,金大一年即向北大派出20名留學生,而北大去往平壤的交換生亦不少。但近年來,雙方人員來往減少了,盡管每年朝方仍提供公費名額,但北大朝語系即使反復動員,仍沒有學生報名——或許是因為他們同時都能得到去韓國大學交流的機會。
朝語系一位老師就對此非常憂慮,認為這是北大學生越來越“短視”的表現。對這個如此重要而又嚴密封閉的鄰邦,倘有一批中國留學生能融入其中,了解真實的情形,并結下深厚的人脈關系,必有助于我國外交。實際上,我們此行也結識了一位在朝鮮從事礦石貿易的年輕中國商人,他十余年前畢業于金大,據說如今與此地政界、軍界關系極好,“相當吃得開”。
金大在朝鮮的地位十分崇高,與我國當年的京師大學堂相類。它不僅是該國第一所大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