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快評】調印花稅關乎法治,關乎痛苦指數
伴隨近期股市的慘烈下跌,救市論據說已為民心所向,但這兩天風向突變,“救市論”被指別有用心,甚至成了“政治不正確”的幼稚話語。在市場派人士看來,政府不僅不該降低印花稅,而且其他救市措施也斷不能用,否則中國股市就擺脫不了“政策市”。
中國股市究竟是不是政策市,已有多人論及,此處也撇開其他救市措施不論,單說印花稅該不該降。
地球人都知道,去年“5·30”那一夜,政府為打壓投機,驟然調高印花稅,而且一調就調到全球最高,高到簡直長頸鹿立雞群。于是,去年政府印花稅猛增十倍。恭維一句,本輪牛市最大的贏家其實是政府,試問哪個炒家一年資產能翻十倍?
高也罷了,可每年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在全球數一數二時,我們財政部官員就出來痛加申斥,稱中國稅負其實很低。稅負計算確實麻煩,非升斗小民所能搞懂,但億萬股民會從一個小小的印花稅上找到自己的感受。不是說中國稅負不高嗎,憑啥印花稅高得如此離譜?
市場原教旨主義者總以自由市場的浪漫情懷看待中國股市,那我們也不妨以法治的浪漫情懷看待中國印花稅。依法理論,政府向人民征稅必須征得人民主權機關同意,這個人民主權機關在中國就是全國人大。而且根據立法法規定,稅種及稅率變動必須由全國人大立法,政府無權擅自決定??墒?,印花稅上調卻突然由財政部半夜推出,印花稅征收依據至今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低等級的行政規章——“暫行條例”。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降印花稅無關救市,只是在市場人心渙散時推出會被染上救市色彩。歸根結底,降印花稅是降低國民稅負痛苦指數,是回歸法治精神。還有,按照依法治國方略,今后稅收變更權必須全部收歸人民主權機關行使,政府無緣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