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感恩的黑哨就別吹了
球場上的黑哨,哨聲再嘹亮,也突不破球迷的噓聲,相當可笑。但更可笑的,是在生活的競技場上,某些優越感超強的運動員,一旦沒討到便宜,就忍不住要生猛地賣乖,陡然掏出自備的哨子,冒充裁判,吹一曲對手犯規的黑哨。區別是,黑哨怎么黑,也拿過裁判的資格。
如果你不覺得好笑,那就對了,于我心有戚戚焉。這笑話確實讓人笑不出來,而是該浩嘆世道澆漓,人心不古。近日央視某編導因44個位卑名微的嘉賓不肯配合,就網上發文指責他們不懂感恩。這44位乘大巴回家過年的人,春運雪災中被困在京珠高速路上,饑寒交迫之際,得到一位叫劉吉桂的農民的無私援助。災后某地方衛視在元宵晚會上直播了災民和救助者相聚的感人情景……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為了弘揚“小人物的大精神”,央視某欄目雖然沒有第一個吃到螃蟹,卻敢于嚼別人嚼過的饃,勇氣可嘉。只是,比起財大氣粗來,算不了什么。瞧編導寫的:“對于44個人中每一個愿意來現場的,欄目均表示報銷來回的車費及在北京的交通食宿費用。尤其對那兩位重點邀請對象,我們甚至提出希望報銷他們往來的機票以節約他們的時間。但結果依然,因此我們無語?!?BR> 奇怪啊,既然“無語”,話還這么多?而且吹響了感恩的黑哨——非得上了自己的欄目才算感恩?那究竟是感劉大哥的恩呢,還是電視臺的恩?發自肺腑的感激在地方電視臺含金量就不夠,非得到你那里梅開二度?44位戰斗在生產第一線的人,你一聲號令就得整齊劃一地進京?包了路費食宿就能彌補給國家建設和個人收入帶來的損失?再說了,時間這么急,他們得在京逗留幾天?如果三天以上,來得及辦暫住證么?
為了避免墮落成十萬個為什么,我得住嘴了。但還有一個疑問和一個建議,必須說出來。倘若有人真去參加節目了,我對他們的日程就忍不住好奇:電視臺會不會帶他們到運輸部門和氣象部門登門感恩?建議也很簡單,如果編導真有平等待人之心,就該用同樣條件,先把慈善家比爾·蓋茨召來,問問他那些窩在非洲不肯來演播廳的人懂不懂感恩,再吹哨判決不遲?!爸t卑”、“感恩”是近來的熱詞。但數千年以降,“謙卑”和“感恩”從來都是由下對上:全縣子民要謙卑地對父母官感恩戴德,滿朝文武得屈膝跪謝皇帝老兒隆恩……最近終于稍有改觀,“從謙卑出發,從感恩做起”,一位即將身居高位的人,向民眾如此表白,讓人感到溫暖。這晚了點兒,但依然值得欣慰。
誰知又冒出這么一檔子事來!借此提醒一下電視臺,獨此一家的日子正漸行漸遠。所有電視臺都應該謙卑點,懂得沒有一臺獨大,只有觀眾最大。這樣,才能真正學會感恩,而不是黑哨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