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新聞】新聞出版總署:當傳媒擴張遭遇政策阻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
目標,垃圾短信
□部委觀察員 王云輝
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首選拿垃圾短信開刀。相關消息說,由該部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安部起草的《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經進入報批程序。
垃圾短信如今已是全球通患,中國尤甚。在公眾看來,其泛濫在于運營商之無能,但實際上運營商對此也相當頭痛。
一個本觀察員親身經歷的例子是,2006年下半年,有一次信產部召集運營商開會討論垃圾短信治理。會至中途,中移動的一位副總上臺報告治理措施,此時電話鈴響,掏出一看,正是一則垃圾短信。
不過現在垃圾短信已實現更隱蔽的“精準營銷”——政府官員、運營商管理層已很少收到,普通用戶則其患日深。
為治理通信騷擾,美國國會早在2003年就通過 《不接受電話推銷實施法》,違犯者設定了刑期和高達百萬美元罰款。而中國至今仍局限于行業管理,未有對垃圾短信制造、傳播懲罰的法規依據,部委和運營商只能被動防御,始終無法徹底解決。
此次由于有公安部參與,新規定有望對垃圾短信制造者有更明確的懲罰機制,而相關技術中也加入溯源(追查發送者的所在地)等追查功能。
但根治垃圾短信,仍需考慮更多疏堵之策:比如將其他行業的信用體系與垃圾短信處罰結合;而實名制的推行,亦將成為解決垃圾短信的關鍵。
新聞出版總署:
當傳媒擴張遭遇政策阻力
□部委觀察員 馬昌博
新聞出版總署最近快刀不斷。新消息說,2007年各地共對235種違規報刊給予了行政處罰,共撤銷、注銷記者站102個。
此前總署官員曾感嘆,之前被查的某時報駐地方記者站,站長就是當地律師,左手是法律右手是輿論,采訪來采訪去就代理了官司。從2004年以來,總署對違規記者站的高壓就持續不斷。
另外的一些“違規”則讓人為難,比如“一號多刊”的問題。去年底,湖北的《楚天都市報》因被本省各地市黨報聯合反對而停掉了從2003年開始的地方版,原因就是“嚴禁一號多刊”。
不過有總署官員私下也說,對一些出租版面辦獨立周刊的違規行為自然是堅決打擊,但是對省級都市類報紙辦地方版,則頗有躊躇之心,總署正式表態的原話是“有堵有疏,疏堵結合”。
有總署官員對本觀察員說,這類似中國搞市場經濟初期,山西的啤酒不能賣到山東一樣,屬于要逐步改革的地帶。該官員說,按照傳媒產業發展要求,一些地市報經營困頓,質量不高,來個“鯰魚”競爭,未必是壞事。
據說總署在2004年就已進行過相關調研,而總署亦有官員認為,如果地市報紙能和省級都市報合作辦報,借省級都市報人才和資本之利,結果未必不是雙贏。只是產業擴張遭遇政策和地方的雙重阻力,而且還有違規之名,讓主管部門一時亦無良策。
總署高官已經提出今年要在解決“一號多刊”問題上取得突破,過去30年的經驗表明,改革的問題最終還需用改革的手段來解決,至于結果如何,要看改革者的勇氣和智慧了。
商務部:
放松出口政策別再“春來晚”
□部委觀察員 滕曉萌
3月底到4月初,商務部組織了一系列調研活動,上自主要司局領導赴幾個外貿大省,下至一些商會所作的行業調研,所有的調研都是一個目的:摸清今年中國出口的形勢。
2月的數據看起來相當不樂觀:出口增速只有6.5%,距離今年內部的控制目標——保持15%以上的出口增速差很多。
早在年初,外經貿部門就定調要“保出口”。隨著2月難看的數字一出,業內諸如企業進出口結匯政策將會調整,或者出口退稅率可能會提高的流言四起。但這些政策的出臺都尚待時日,因為政府對目前形勢的嚴峻程度,很難下一個清晰判斷。
此前的2007年中,中國進行了一次“突然襲擊”式的外貿政策大調整:取消和降低了大量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對順差較大的行業從事加工貿易進行限制。
此后半年,順差仍然一路沖高,這令政策制定者非常困惑:到底是政策滯后效應,還是中國外貿行業潛力無窮?現在,中國中小外貿企業舉步維艱,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緊縮政策的效應終于顯現。
如今政府開始研究適當放松出口政策,但問題是,這樣的政策從研究到出臺到效應顯現又要多長的時間?3月末,本觀察員曾向一位商務部官員請教外貿形勢的問題?!拔覀儸F在暫時顧不上?!彼f,“按照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商務部要進行政府職能轉變,我正在等著方案組來找我談話呢?!?/P>
國家能源局:
強勢?弱勢?
□部委觀察員 侯利紅
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但新組建的國家能源局卻難在春天計劃什么,因為對自己的職能定位,心中尚無底。
前發改委能源局、現國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員透露,能源局的 “三定”(定機構、定編制、定職能)方案目前還沒確定,但能源局的幾個領導4月1日曾到中編辦去匯報過相關工作。據了解,新成立部委的全部方案在6月底之前上報中編辦和國務院。
“我們的辦公地點肯定要變,編制也會增加?!痹摴賳T對本觀察員說,“但一切都沒定?!?BR> 與之前呼聲頗高的成立能源部相比,成立副部級的國家能源局,改革動作不大,很多業內人士疑慮這能否改變能源多頭管理的痼疾。
這個疑慮,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首任局長張國寶心中,是否同樣存在?
之前在回答國家能源局能否參加能源價格的制定時,張的回答是:新成立的能源局不謀求參與能源價格的制定,但應該提出調整能源價格的建議。
一個“不謀求”,一個“建議”,顯然能源局的“立場”不夠強勢,只能讓人理解為,這個新部門幾乎不可能終結能源多頭管理現狀。
不能就不能吧?,F在大家關心的是“一切都沒定”的國家能源局到底能有何作為,并希望答案能盡快明晰,不至于走過春夏,直到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