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和民粹,各有一畝三分地
把“精英”變成一個挖苦人的負面詞語,是近年大陸一個顯著的文化現象。
責任編輯:戴志勇
要避免多數人的暴政或少數人的暴政,關鍵是要限定精英主義、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作用的場域,不能讓其越界
精英該死,草根萬歲?
把“精英”變成一個挖苦人的負面詞語,是近年大陸一個顯著的文化現象。一些大學教授,撈錢從不手軟,也要把自己包裝成苦大仇深的貧下中農,生怕沾了“精英”的晦氣,甚至有人刻意裝出頭不梳、衣服不洗的“草根相”。一旦觀點沖突,自稱“草根”就好像站在道義制高點。
有些以草根代言者自居的人,卻常流露出一種以百姓為芻狗的傾向。批評者將這種觀念歸為“民粹主義”,比如有學者曾分析:民粹主義者崇拜“人民”這不假,但他們崇拜的是作為一個抽象整體的“人民”,而對組成“人民”的一個個具體的“人”卻持一種極為蔑視的態度。
另一個極端是,一些西方學者往往很徹底地為精英主義辯護,批判民粹思潮。比如美國著名報人威廉·亨利的《為精英主義辯護》。在他看來,精英主義就是要向高標準看齊,而這個高標準并不掌握在大眾手里。“我們中間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出色,也就是說,更聰明,更勤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