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客車“大躍進”

眾多的國內汽車廠家能夠如此迅速地制造出新能源客車,是否意味著他們已掌握了新能源客車的核心技術?事實并非如此。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與新能源轎車的萎靡形成反差,新能源客車正熱火朝天地涌入人們的生活,仿佛一夜之間,帶著能量塊的擎天柱就從“變形金剛”中走到了我們身邊。但這一切都僅僅是在政府補貼激勵下發生的,缺乏核心技術的國內客車廠商制造出的新能源客車仍然是混血兒。

今年1月6日那一天,武漢市場上百輛混合動力公交車開始運營,這意味著國家“十城千輛”電動汽車計劃正式啟動。

隨著奧運會新能源客車的展示,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下國家對新能源車的政策推動,新能源客車一下子成為行業內最炙手可熱的寵兒,幾乎所有的客車企業都拿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客車計劃以及成果。

在這場競賽中,沒有企業愿意錯失良機。但如此迅速地起跑,并不意味著他們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今年7月,上海大眾交通首批10輛新能源純電動旅游大客車投入使用。  圖/CFP

昂貴的產業化

新能源客車的優點顯而易見,以目前發展最快的油電混合動力新能源客車為例,這種車一般具有一套電動機和一套燃油發動機,通過兩套系統之間的能量轉換,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對于政府來說,城市公交對新能源車的應用可以有效緩解環境污染的壓力,而對于公交公司來說,運營的油價成本將得到降低。但是,新能源客車由于配置了兩套系統,電池以及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使得這種車價格要高于同等燃油客車35萬元左右。因此一直無法得到推廣。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家陸續推出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巨額的資金補貼。2009年1月,國家在“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提出財政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同月,《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國家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13個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