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匯率的迷思

美國人指責中國通過壓低人民幣幣值獲得了“不應得的”收益,這顯然是得了便宜賣乖的孩子氣哭訴:美國人每消費1美元的中國物品,中國為其補貼了3.4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增長模式與宏觀經濟系列之六

美國人指責中國通過壓低人民幣幣值獲得了“不應得的”收益,這顯然是得了便宜賣乖的孩子氣哭訴:美國人每消費1美元的中國物品,中國為其補貼了3.4元人民幣

今天的文章是我關于宏觀經濟思考的第六篇,也是最后一篇,談匯率問題。匯率既是一個關系到中國對外經濟和政治關系的宏觀變量,也是和普通民眾生活質量戚戚相關的微觀變量。然而,即使是在經濟學范圍內,圍繞著匯率也有許多迷思。

匯率大概是最不容易理解的經濟學概念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6.8元兌換1美元,多數人自然會認為,人民幣沒有美元“值錢”。但是,對于經濟學家來說,靜態地比較兩種貨幣當中哪種更“值錢”,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讓人民幣和美元一樣“值錢”的最簡單的辦法,是發行新版人民幣,讓它的1元紙幣的面值等于現在的6.8元,這樣,人民幣和美元的兌換率就變成1:1了。但這個比率是臨時性的,隨著中國對外貿易和資本流動的變化,它必然要發生變化。換言之,簡單地讓人民幣更“值錢”是沒有意義的。

用匯率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