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治療:門派并起,裸奔五年 

在色彩斑斕的治療理念背后,是一個利潤高達百億的市場。陶宏開、楊永信、陶然等網癮治療名人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巨大聲名,各個門派又是如何形成崛起,這個巨大但混亂的市場,正在依照怎樣的邏輯運轉?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何旭

在國際醫學界對于網癮并無確切定義,我國政府也未出臺任何網癮戒除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前提下,一個全球獨有的利潤可能高達百億的“治療網癮”的市場已在中國形成。研究者指出:在這個龐大而亂相迭出的市場中,其實就兩個關鍵詞:power和money。

網癮治療,一個門派林立的江湖。中藥、西藥、催眠、針灸、電擊、體悟……各個門派各有領軍人物,以治療網癮為共同旗幟,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施展著各自的獨門武功。

在色彩斑斕的治療理念背后,是一個利潤高達百億的市場。在過去的5年里,門派間既有合作,又有攻訐。有不可思議的奇跡,也有合乎邏輯的死亡。借助“ 網癮”這個至今缺乏清晰標準的概念,中國形形色色的治療者們共同創造了幾乎是全球獨有的一個市場,而這個市場沒有任何共同恪守的行業規則。

諸如陶宏開、楊永信、陶然等網癮治療名人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巨大聲名,各個門派又是如何形成崛起,這個巨大但混亂的市場,正在依照怎樣的邏輯運轉?

神話時代

這個時期充滿了奇跡,各種治療網癮的手段揚名江湖。甚至媒體記者都因為持續報道戒網明星而獲得升遷。

這個龐大市場的形成,肇始于2004年5月5日。彼時,陶宏開——這個后來被稱為中國戒網癮第一人的白發海歸——已經在家里賦閑了兩年。1984 年,陶宏開以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的學歷到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學,在美期間攻讀計算機學士。2002年,他回到武漢獲聘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但沒有一個學院愿意讓我給學生上課。”陶宏開回憶道。那一天,他意外翻開了當天的《武漢晚報》,該報當日的頭版頭條,是武漢的婦女舒梅的一封公開信《誰能幫我救救女兒》,信中講到,她的女兒身陷網絡不能自拔。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這一天:距離1994年5月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整好10年。10年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 立了國內第一個WEB服務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內容主要是介紹我國高科技發展成果。至2003年底,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3089萬臺,上網用戶數約 7950萬人。

“當時沒有把這個女孩的行為和網癮聯系起來。”陶宏開搖著他的紙扇,“在去美國之前,我在紅安縣當過10年中學教師,教育過很多問題學生,猜想覺得這個迷上網絡的孩子和我以前教育的孩子不會有什么大的區別。”

陶宏開撥通了武漢晚報編輯部的電話,他說想試一試。那個“絕望母親”次日便攜女兒來到了陶宏開的家里。這是中國戒網癮史上的第一個奇跡:女孩在和陶宏開進行了數小時的面談后,戒除了網癮。

如果陶宏開的陳述屬實,這甚至是全球的一個奇跡。就在陶宏開取得成功的同時,荷蘭人史密斯與瓊斯在阿姆斯特丹開辦了歐洲首家(到目前為止,也是歐洲 惟一一家)網癮診治所。新西蘭人白川(Trent Bax),已經研究了網癮兩年時間的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據他介紹,2006年,荷蘭人宣布,他們過去兩年里的診療失敗了。

“荷蘭人在黑暗里摸索了兩年,他們嘗試按照精神疾病來診療。”白川說,“但兩年后他們發現網癮不是一種精神疾病。”

陶宏開的奇跡還在于,和荷蘭人相比,他并沒有任何專業背景。有媒體報道陶曾在美國研究過教育學。但陶宏開坦率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沒有發表過一篇教育學的論文,當時在美國主要是考慮生存了。”

一年之后,讓歐洲人傻眼的治療奇跡,亦出現在了山東臨沂。楊永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用電流讓暴躁的少年在一個小時內變成了溫順的綿羊并稱其為“楊叔”,這讓他成了與陶宏開齊名于網癮治療界的專家。

但2004年尚是陶宏開獨大的年份。他的奇跡經過武漢以及中央媒體的報道,迅速放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