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國寶獻汶川”作鑒定?
“現在就是玩真的和玩真的在一起,玩假的和玩假的在一起,互相之間還挺高興。玩真的那幫人對玩假的那幫人根本不屑一顧,玩假的也覺得玩真的沒品位,玩得都是低檔的。兩撥人各自玩得挺好。所以就讓他們自己來織自己的夢吧?!?/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何旭
8月30日下午,上海一號美術館,一場專家鑒定會正在進行。75個藏家,每人兩件瓷器,待檢的藏品排成一條長龍。此前這些瓷器已經通過機檢,每件600元;如果能夠通過專家的鑒定,那么就可以參加在這里的展覽以及代賣。
此番參與鑒定的專家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輝柄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余家棟,由許明邀請而來。
現場有很多藏家在等待結果。一位藏家對記者說,他投入了上百萬,六年來擁有了二千件收藏,主要是元青花。故事的講述從這十幾年的基建開始,所以“這些年出了大量的新東西”。
他的二千件藏品,選出三十多件元青花去機檢過,只有一件不對。“當然也不能全部送檢,要花錢的。”
而目前主流業界堅持的結論是:“元青花存世總共三百件”。
一位在旁的藏家已經得到了結果。他拍下自己的藏品在一大堆專家點過頭的藏品中的照片,好像自己的藏品找到了大家庭的歸宿感。
他帶來四件藏品,都通過了。每件已經交了600元,他甚至宣稱,“原來博物館征集的都是淺層的文物,一些破罐罐,不如現在,基建深挖出來的是一些達官貴人的精品。”然后回頭滿意地看自己的四件瓷器。這四件每件估價都在百萬元以上。
市場行為替代學術觀點,正是鑒定領域的荒謬所在?!∧戏街苣┵Y料圖片
鑒定領域的“戰爭”
在許明看來,自己搞元青花八年,前往伊朗、土耳其多次,因為經手元青花最多,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