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入殮師
她堅信她所直面的死亡,都是與己無關的;她就是一個看客,把自己絕隔于死亡之外,看別人痛苦哀傷的一出悲劇。
見多了死的悲傷,才想讓自己的每天都快樂起來,張慶平覺得她的生活邏輯就是這么推導出來的
尸體不過是工作對象
小雨就這樣淅瀝瀝地下了一夜。
第二天清早,成都北郊的磨盤山上,空氣陰濕。抬頭看天,那是一種灰濃的色調,就像一滴墨汁掉進了水池里,然后迅速、毫無顧忌地擴散開去。
23歲的女孩張慶平醒了。她拿出手機看了下時間:6點半,距離上班時間還有一個鐘頭。此刻,她睡意全無,一股腦地爬起來,推開房門。正對著她宿舍的是一排貼著白色瓷磚的平房;這個時段,每個房間里都已擺放好了一具尸體,花匠們忙前忙后,將一盆盆菊花縈繞在棺材周圍:黃白相間,還搭配著綠色的芭蕉葉。張慶平早已習慣了這種場景,她走到水龍頭邊,用清水洗了把臉,然后用肥皂反復搓手,最后擦上點護手霜。
忙碌行將開始。按照成都人的風俗講究,人死后,尸體要放上3天,然后入殮、火化。入殮的時間越早越好,最好不要拖過下午。所以,3點過后,張慶平和她的同事們就可以下班。但殯儀館畢竟是個頂特殊的地方,盡管坊間民俗如此,還是有些外地人甚至外國人不分晝夜地到此辦喪,有時連夜晚也不得安閑。館里立下條規矩:上班的人要連上兩天一夜,而這一夜就必須住在館里,隨時待命。
吹鼓手的聲音遠遠傳來,這是開始上班的信號。沒過多久,剛才那個清冷、安靜、空蕩蕩的殯儀館就變得擁擠起來。幾聲哨響后,禮炮開始轟鳴,哀樂輪流在各個告別廳奏響。張慶平轉身,穿起一件白大褂,將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然后捂上口罩,戴上一雙粗棉線的手套,外面又套了一層塑料的一次性手套,隨即拎起一只紅色的軟皮箱子,走進了一間大門敞開卻內里陰森的屋子。屋外不起眼的牌子上寫著“冷凍室”3個字。
在告別廳里放著的,是已經處理完畢的尸體。他們安然地躺在那里,面龐紅潤;沒有死亡的暗影、離世的痛楚,有的只是如同睡去的恬淡。而他們剛被送來殯儀館的時候,臉色蒼白或者瘀黑,發髻凌亂,衣冠不整,“叫人看著慘兮兮的”。張慶平說,特別是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