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文革”歷史的真相
當代人如果不將自己在這場大變動中的所知所感所思記錄下來,而是聽任師東兵、林青山之流的著述謬種流傳,這將是對后人、對歷史極大的不負責任。
責任編輯:劉小磊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無疑是當代中國史上最重要的一段。它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左傾路線發展到極致的一場禍國殃民的“十年浩劫”,又以全面“左”禍的極端形式為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物極必反的起始條件。但“文革史”的研究卻舉步維艱。在“宜粗不宜細”的框框下,檔案不能解密,學術研究就開展不起來,嚴肅的史學著作寥寥無幾;不負責任、胡編臆造的“紀實”類作品卻充斥坊間,成為一般讀者了解“文革”內情的重要信息來源。這種現象,令人擔憂。
尋找“文革”歷史的真相,比研究其他歷史更加困難。這不僅因為“文革”是一段痛史,與現實太近,政治敏感度強,還因為“文革”中許多會議和事件是沒有記錄的,檔案文獻的記載很不完整,太多事件的內情需要依靠當事人的回憶。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知情人大多不愿談,或不能談?,F在,這些知情人都已進入暮年。當代人如果不將自己在這場大變動中的所知所感所思記錄下來,而是聽任師東兵、林青山之流的著述謬種流傳,這將是對后人、對歷史極大的不負責任。畢竟,親歷者在歷史現場的切身感知,是后來人很難體會到的。我與閻長貴先生的交往,就是從我們對“文革”史研究的這些共識開始的。
閻先生在“文革”初期曾在中央“文革”小組工作,直接服務于江青等人,能夠在中樞機要行走,具有歷史現場目擊者的“證人”身份;同時他又是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的學者,把留存一段真實的歷史視為“我們這一代人最后的責任”,努力推動“文革”研究的開展。近年來,他撰寫了許多研究“文革”的文章,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況,厘清了一些重大史實,在國內外學界很有些反響。閻先生的文章恰如其人,樸實、平易、嚴謹、周密,言必有據,史識高遠。朋友們曾建議他把這些文章結集出版,方便讀者閱讀?,F在,他和當年在中央“文革”小組工作的同事王廣宇兩人合著的《問史求信集》一書終于由紅旗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可以說是學界的一件幸事。這是一部凝結了作者多年心血的力作,值得反復閱讀。
近距離觀察的視角
《問史求信集》的寫作,出于“當代人應當修一部當代信史”的信念。全書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對歷史史實的考辨;二是個人在“文革”中的經歷;三是對“文革”的反思和認識。兩位作者都是“文革”歷史的親歷者。閻長貴是江青的第一任機要秘書,王廣宇曾任中央“文革”小組辦事組組長。他們不僅得以窺見“無產階級司令部”的許多幕后內情,還曾親自參與過“文革”初期一些著名事件的處理過程。當年紅衛兵小報刊載的“中央文革首長”講話中,就有多篇閻長貴接見紅衛兵組織的講話。王廣宇也參與處理了許多事情,是所謂“二月逆流”的懷仁堂會議記錄稿的惟一還健在的見證者。
在億萬人民仰視“文革”首長耀眼的神圣光環,狂熱地聆聽來自“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司令部”的聲音時,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