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演海島”到“對臺特區”
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縣——福建平潭,正在進行一系列超前而大膽的規劃設計,有望成為大陸建立“對臺實驗區”的“實驗區”
責任編輯:文平 郭力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徐臻
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縣——福建平潭,正在進行一系列超前而大膽的規劃設計,有望成為大陸建立“對臺實驗區”的“實驗區”
1996年曾舉行大陸對臺軍演的福建省平潭島,如今可望成為一個“對臺特區”。它的新名字叫“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分隔60年的兩岸,將在這一平臺上實現從碰撞到融合。
68海里,平潭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縣,也是中國第五大島。據中新社報道,1996年臺海關系緊張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聯合軍事演習在平潭進行,時任總參謀長張萬年率領一百多位將軍登臨平潭島澳前鎮老虎山(后改名“將軍山”),在漫天硝煙中指揮、察看對臺軍演,使平潭成為世界焦點。
然而,僅僅13年后,這個“軍演海島”即將呈現完全不同的場景:臺灣居民免簽入島,商品免檢免稅,同時使用人民幣和新臺幣,可看大陸和臺灣電視,臺灣人在此定居甚至參與管理……一些看似不可能實現的想法,都可能作為“先行先試”的參考。
今年5月1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24號文”),將海西經濟區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首要目標是使之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
海峽西岸經濟區,以福建省為主體,包括浙南、贛東以及粵東地區。而福建在兩岸關系中扮演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特殊角色,十多年來的全國“兩會”上,不時有關于將福建辟為“對臺特區”、尋求兩岸統一新路徑的提案議案。
目前,平潭將邁出海西戰略第一步。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副院長王秉安認為,海西戰略賦予福建省先行先試的權力,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定位,不僅是為了開發平潭島,而是在海西戰略中,扮演“實驗區的實驗區”角色,“要突破一點,要解放一點”。
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杜源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要解放思想,大膽嘗試,“對于班子而言,我們要提著烏紗帽往前沖”。
“自由港”起步
作為“做實驗”的基本條件,首要解決的關鍵是實現平潭島的封閉管理。9月9日,海關總署副署長赴平潭考察。杜源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對平潭獲批建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很有把握。“24號文”提出:“在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平潭縣長陳文波說,這實際上特指平潭島。
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層領導先后視察平潭,醞釀、探討平潭島的開放開發問題。此后,省發改委被要求牽頭進行平潭島實驗區的政策調研。5月5日,福建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在平潭設立“兩岸合作實驗區”事宜,9天后,國務院出臺24號文件。
福建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陳煊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平潭要積極爭取實施更加靈活、便捷的兩岸往來政策和管理機制,可考慮實現全島封閉、“島內關外”管理。最高目標是使得它區別于廈門、東莞、上海等主要對臺城市,實現旅游自由島等設想,成為更接近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港”。
據了解,平潭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目標將分步進行,先劃定若干區域實施海關特殊監管,再逐步爭取全島開放。已經確定的近期目標是設立福州保稅港平潭分區、平潭商品貿易自由區等。目前國家海關總署正在福建調研,設計相關方案。
平潭縣長陳文波說,明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生效之后,未加入的臺灣勢必可能受到沖擊,而平潭則可考慮對臺灣產品實行免稅免檢政策。在兩岸尚未簽署ECFA之下,平潭特區一度被臺港媒體解讀為“ECFA實驗區”。
兩岸人員往來的綠色通道也準備開辟。根據初步規劃,臺灣居民將可免簽進入平潭島;福建省準備參照粵港模式,允許臺灣牌照車輛登陸平潭島,加掛特設的“平潭特殊車牌”,還可由平潭島進入大陸地區行駛最長三個月;與此對應,福建省希望大陸牌照車輛先行在金馬澎試點,最終實現登陸臺灣島。
“共同家園”
8月10日,福建省副省長陳樺率團訪臺,宣布十大惠臺政策時,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排在首位。多位商界重量級人物參加,陳樺表示,鼓勵臺灣縣市、同業公會和有關機構與福州市“共同規劃、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同建設、共同受惠”。
臺灣工商時報注意到,“這五個‘共同’,在大陸是首見,也體現了福建對臺灣的一種‘特別緊密’的意識。”
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副院長王秉安說,綜合實驗區的關鍵在于“共”。“哪怕一個小設計,都要請臺灣的朋友進來一起規劃,一起建筑,先一點點做起來,不這樣做就沒有特色。”他認為,獲得中央賦予特殊政策的依據是在兩岸政策上必須有突破貢獻。
全程參與實驗區政策設計的福州市副市長梁建勇曾表示,平潭可考慮做一個有臺灣味的工業園區和一個臺灣的居民社區,讓臺商感受回家的感覺。
臺商不僅是單純的投資者,“可能還是消費者的角色,還是居民的角色。”福建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陳煊云說,“平潭將是一個綜合性的平臺,應允許各種經營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在這里碰撞、融合。”
在政策設計者的長遠設想中,這種模式不排除將來可以突破社區管理范圍。實際上,臺商政協委員已經在廈門等多地出現,去年起廈門還擬修訂相關條例,給予臺灣同胞居民待遇,并鼓勵其參政議政。
9月6日,受王秉安邀請,被視為馬英九經濟智囊團的“臺灣競爭力論壇”4位核心成員考察海西,而平潭的行程,由臺方主動提議。團長謝明輝說,“海西行”選擇去平潭,他們就是想來“一探虛實”,不僅要看平潭在畫怎樣的大餅,還要看是否有臺商期待的“牛肉”。
臺灣學者坦言,目前的各種設想仍屬大陸單方面的意愿,與臺灣溝通不夠。“就像打隧道一樣,你那邊打,我這邊打。”謝明輝說。
有意思的是,隧道業是與海運業并列的平潭人兩大主業,據稱與當地早期經常挖防空洞、修建地下軍事設施的經驗有關。
一個在對岸看來不可思議的驚人設想是開辟臺灣海峽隧道,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平潭,被認為是最佳修建位置——“京臺高速公路”就差這一段。
福建省官員解釋說,同提了5年的海西戰略一樣,開發平潭戰略的實現,主要基于當下兩岸關系出現前所未有的緩和跡象。
在與臺灣學者座談時,平潭縣常務副縣長歐小寧表達了對兩岸關系波動的擔心。臺灣大學教授張亞中則認為,海西的責任恰恰不是思考如何因應兩岸關系的影響,而是應該定位為:“有了海西的存在和發展,兩岸關系就不容易受到影響,這個邏輯是不一樣的。”
縣長陳文波說,“平潭要敢于創造經驗,讓臺灣看到祖國大陸發展繁榮起來,增強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信心。”
海防前哨
在平潭,從官員到普通人,對這里成為對臺實驗區頗感意外,“不敢相信是真的”。正如他們盼望多年的跨海大橋去年初才動工——成為戰爭攻擊目標的擔心,令平潭人等待了幾十年??缭竭@短短4公里的海峽,現在仍需要乘坐渡輪在海上航行二十幾分鐘,而平潭最常見報的新聞,是狹小的滾輪碼頭又排起幾個小時長隊。在這里投資房地產的臺商李云超自嘲是“三等公民”——等車等船等人。
平潭之于福建,正如福建之于全國的前沿地位。“平潭解放了兩次,”退休干部林文敏回憶說,“天天為國家站崗放哨,幾十年了。”
1978年,平潭成為全國最早一批設立臺輪停泊點和臺胞接待站的港口。但1983年起開展的對臺小額貿易,受政策變化原因,好日子僅維持了兩年。目前平潭惟一一家經營對臺貿易的國有企業平順貿易公司,1985年甚至被吊銷執照,直到1989年才得以恢復業務。從一百多員工到現在的十幾個人,總經理林正義說,現在他們只能“喝白開水”,五年不及過去一個月的營業額。
5月11日,臺灣東涌8號貨輪(500噸級)??繓|澳,這是第一艘在平潭裝卸貨物的貨船。林正義激動地放起鞭炮。此前,相關規定要求僅允許100噸以下臺輪??吭跂|澳港,只能經營臺貨,每航次成交額在5萬美元以下,且海關和邊防檢查嚴格。
因為發展滯后,多數平潭人選擇外出務工。在媒體上,平潭留給外界印象最深的是“隧道工”、1996年的軍事演習,以及2004年在伊拉克被綁架的平潭籍偷渡客。
不過,平潭雖為財政困難縣,但平潭人卻以自己的頑強和勤勞,過上較為富裕的生活。業界流傳:平潭人承擔了中國70%以上的隧道工程,擁有隧道施工隊的廈門市平潭商會會長陳武說,這種說法并不夸張。
實驗區設立,立竿見影的效應是平潭島內房價飛漲以及各種傳言。房地產商李云超說,自7月公布實驗區消息后,島內商品房價格均價上漲了一千多元——這與當地房地產交易所數據吻合。李云超旗下的康德房地產公司,是平潭縣僅有的三家臺資企業之一。1993年,身為平潭人的李父回鄉投資,而直到2006年,該公司才真正賣起商品房。
“海峽明珠”
曾因對臺而失去發展機會的平潭,甚至整個福建,現在又將因對臺而受益。
福建省賦予實驗區多項優惠政策,比如十年內對平潭實行地方級財政收入全留的政策,盡量不安排平潭農田保護指標,由其他縣市統籌調整。按照陳煊云的說法,“省市能給平潭的政策都給,需要國家解決的東西,我們單列上報。”據透露,多個民主黨派亦曾視察平潭,并將努力在中央層面爭取相關政策。
除了優先對臺之外,平潭還將“放眼全世界”。本月,福建將組團前往新加坡。王秉安教授提醒說,“臺灣第一,世界第二,這個概念要清楚。”
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相匹配的是,平潭新成立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將與原縣四套班子整合,形成“政區合一”體制。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杜源生出任管委會主任,此前,福建省副省長蘇增添兼任福州市代市長。福建省還賦予平潭設區市和部分省級經濟管理權限。
除了作為海西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實驗區、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實驗區之外,平潭實驗區還被定位為“省會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作為海西戰略龍頭城市的廈門相對應,福建省會福州被要求發揮“重”的作用。陳煊云說,中國沿海繁榮帶自北向南,到達福建福州北部的寧德時,恰好形成一個“斷裂帶”,在福建沿海,呈現南強北弱局面,比如平潭島等,應發揮后發優勢,乘勢而上。
于福建而言,平潭開發最直接的意義,在于強化省會的實力。這個39萬人口的海島縣,一年前剛完成的規劃被宣布失效,現在它的目標是成為30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并且最終建成促進祖國統一的前沿平臺。
南方周末記者獲悉,原有的總體規劃并未提交人大表決,福建省和福州市擬邀請國外力量重新參與謀劃。平潭縣常務副縣長歐小寧說,現在的規劃要以超前20年的標準來設計,未來的平潭將成為一顆“海峽明珠”,“比廈門還廈門,比大連還大連”。
根據綜合實驗區的發展目標,從2009年到2012年的三年內,新興城區的框架初步形成;2013年到2020年,現代化新興城市基本建成。
在新規劃尚未完成之時,建設大幕已經拉開。兩岸關系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平潭而言,既是機遇,亦是挑戰。
“三年大變樣”的要求非常迫切。4個臺灣學者第一站便去了當地的主要淡水源地三十六腳湖。平潭人均水資源僅為福州市的37%。他們還登上幾處高山,俯瞰官員所說的“一張白紙”。
對比未來的美好前景,當前平潭所需要的發展速度必須是驚人的。與他們座談的常務副縣長歐小寧試圖打消客人的疑慮,并舉例說,準備修建的環島公路,省里已經給了20億啟動資金,而計劃耗資67億元的第二座跨海大橋正在籌備中。“我們也知道現在招商不是靠嘴巴講,但是我們相信,明年你看到的平潭就不一樣了。大陸和臺灣不一樣的地方,是可以舉全省之力甚至舉國之力來打造一個地方,而海島經濟的特點在于可實現跨越式發展。”
(實習生李赫然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