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倒對方的“革命”意態

如果正義與否在爭論之前就已決定,而不是爭論的結果,則“正義”者可以有“火氣”,思想競爭的方式也就異化為謾罵了

責任編輯:蔡軍劍

如果正義與否在爭論之前就已決定,而不是爭論的結果,則“正義”者可以有“火氣”,思想競爭的方式也就異化為謾罵了

先秦時中國百家爭鳴,各思以其道易天下;贊賞的人看見了思想解放,不欣賞的人則看見一片亂象。競爭日益激烈之后,手段也逐漸向后來所謂“得君行道”方向傾斜。法家得勢于秦,便鼓動皇帝焚書坑儒;漢初黃老為重,則太后命儒生執白刃斗野豬;兩次都吃虧的儒家,竟然能在漢武帝時大翻盤,一舉確定儒術獨尊的國策,兩千年不變。

儒家能夠長期獨尊,或許因其吸取了法家和黃老的教訓,對那些基本沒有爭正統可能的學說,并不趕盡殺絕,而是留有余地,讓其喘息于邊緣。盡管儒家的“一言堂”中仍有爭鳴,如什么漢學宋學、程朱陸王等等,但不少人還是覺得諸子百家等居于邊緣的狀態實在不好,常思有所突破。

到近代中國,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對過去一家獨尊的狀態不滿,亟欲打破之。不過,他們往往也不準備與其他主張共處,有意無意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