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三毛”
肖存玉回答:“我不怕,就算我不能保證他們不去搶別人,但我相信他們不會來搶我,他們怎么可能去搶真心愛護他們的人呢?相信他們,才能救他們?!?br />
一個是畫家之女,一個是退休作家,一個是餐館老板,三個女人“打撈”三毛,用愛心,信任,和容身之所。
廖陵兒:那么多人掉下水,拉起一個是一個
廖陵兒,這個看起來熱情而善良的中年女人,沖著“藝術改造人心”的想法接近了廣州市少教所的孩子,開始了和黑老大的爭奪。
2005年底,她把父親——著名漫畫家廖冰兄的畫展辦到了廣州市看守所。有七十多個孩子在畫展后留言和寫信,有個叫陳子峰的孩子在抗戰漫畫上留下了打油詞《如夢令》:“常記日鬼搜糧,糧食不知何處,氣盡晚回營,誤入我軍雷處,轟隆、轟隆,炸死鬼子全部?!?BR> 2006年廖冰兄去世了,廖陵兒賣掉父親的全部字畫成立了廖冰兄基金會,啟動資金50萬元?!皟H僅給他們藝術感動是不夠的。如果不在實際生活中幫助他們,我會覺得欠了一筆巨大的良心債……”
她第一個幫助的流浪少年是來自廣東農村的張草棉。他從少教所解教的那天,廖陵兒帶著新衣、新鞋和新棉被去接他。為了防止他重走老路,廖陵兒通過少教所干部張清友找到了小餐館老板桂姐,讓張草棉在桂姐餐館送外賣??傻诙?,張草棉就拿著送外賣收回的200塊錢跑了,還把送外賣用的自行車一起卷跑了。
廖陵兒這才想起來,其實在接張草棉的那天早上,一個年輕人鬼鬼祟祟地遞給他一張紙條,“當時我感覺很不好,但沒有追問他”。發生此事后她才明白,實際上張草棉解教前,黑老大已和他接好了頭,遞紙條可能是他們約好的一個逃跑計劃。
“我很為他可惜,他根本不知道該珍惜什么。我也很自責,如果早想到這個問題,就可能有辦法阻止他?!?BR> 春節前,有10個孩子從少教所解教,廖陵兒給了他們10雙新鞋,寓意走新路正道。
去接馬艾薩和方國國的那天,馬艾薩眼淚汪汪的,“我沒錢回家,也沒有文化,不會認字?!?BR> 方國國則問她:“你不怕我們騙你???”
廖陵兒記得那天的情形?!耙苍S是坐不慣轎車,暈車,小馬臉色特別不好,嘔吐不止。小方可能是擔心我們送他回爸爸那里,或者是怕出來后無處可去,臉上也沒有血色,直到我們打電話給桂姐,桂姐答應讓他們來店里打工,他的臉才從青紫慢慢紅潤起來,氣息也平和了很多?!?BR> 現在,廖陵兒在重點幫助19歲的小林,他是廖陵兒見過的最求上進的少年?!拔覍π×诌€是很有信心的。他一直在很努力地找工作?!?BR> 雖然只讀完小學二年級,可小林的口頭語是“看一眼就會”。他一直有個心愿就是學電腦技術,剛從少教所出來的時候他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還靠自己的一點電腦技術做了網管。廖陵兒把小林送到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學習。他一邊學習一邊幫人做設計制圖。如今他已經編了一本書了,很有成就感。他還有做義工的愿望,起于廖陵兒給的一本關于志愿者的書。
18歲的小梁就不同了,他解教出來的時候說想學修車,廖陵兒幫他交了2000元學費??墒切×汉軕?,比如師傅說要修車必須先去洗車,他就不愿意,說“我是學修車的,不是洗車的”。他很喜歡給廖陵兒打電話,“但老是說空話,沒有實際行動?!辈贿^,“我覺得這些孩子愿意跟我們聊,總比不想聊的好?!?BR> 說起這些故事廖陵兒的表情溫和又堅定,“父親生前有句口頭禪,‘那么多人掉下水,拉起一個是一個’,我想我現在干的就是這個活?!?BR>
肖存玉:相信他們,才可以救他們
從廣州作協退休的兒童女作家肖存玉,目光慈祥,輕聲慢語。
三年前,她開始給廣州少教所的孩子上寫作課。15歲劉青的回答讓她大吃一驚。
“你出去之后會回家嗎?”
“我不想回家,出去之后要去搶銀行!”
“你知不知道搶銀行的后果?”
“不知道,我想,搶銀行應該是件比較容易的事?!?BR> 劉青,福建人,從小父母離異,后母經常毒打他,他偷了家里2000元出走。
如今,肖存玉保存著劉青寫來的一封信,這封信里有為她寫的小詩:“你是大海,我是浪花。你像大海那樣胸懷寬廣,我像浪花那樣晶瑩透亮。沒有大海就沒有浪花……”
一方面影響孩子的思想,另一方面做孩子父母的工作。在劉青解教前,肖存玉經常給劉青的父母打電話聊天,他們漸被這個陌生人的愛心感動了,答應以后好好待兒子。
這些少年的向善之心常令肖存玉感慨不已。
一個名叫張揚的孩子在作文里寫道:“那次我搶了一個老奶奶的耳環,沒想到老奶奶在后面邊追邊喊‘搶劫了’。我回頭一看,覺得這個老奶奶就像我自己的奶奶,覺得我搶的是自己奶奶的東西,我跑不起來了,躲在角落的老大向我吹口哨叫我快跑,可是我沒有跑,這個老奶奶沖上來抱住了我,把我送進了派出所?!?BR> 在少教所的寫作班上,肖存玉把家庭電話、地址都告訴了他們,稱有困難時可以找她。不少朋友擔心,“這些少年犯,說不定惡念一起就會來你家搶劫,你不防著點嗎?”肖存玉回答:“我不怕,就算我不能保證他們不去搶別人,但我相信他們不會來搶我,他們怎么可能去搶真心愛護他們的人呢?相信他們,才能救他們?!?BR> 肖存玉保存著厚厚的幾疊來信。有的在信中介紹回家后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寄來結婚照,開始了娶妻生子的新人生。其中貴州孩子許海軍的幾封來信最為動人。許海軍解教那天,是肖存玉幫他買好了回家的火車票。后來許海軍來信告訴她,那天他的黑老大就在后面跟著,如果沒有肖存玉陪著,他一定會再回到黑老大手下。
許海軍通過自己的勞動積下了一筆小款,日子漸漸好起來了。他在最近的信中寫:“您以前到少教所來看我時,我都對其他人說我親媽來看我了……所以,如果您不嫌棄,等您死了以后,我要給您豎個牌坊,和我的母親平起平坐,讓我來供奉你……”重讀這信,肖存玉的眼圈紅了。
感動時時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她曾經很關心身世悲慘的少年彭秋,但卻沒能如愿接到解教出來的彭秋。她在去年初的《羊城晚報》上寫了篇《彭秋,你在哪里》的散文。
沒想到,這篇文章真被彭秋看到了。他開始在餐館努力工作,從一個端菜工做到了一個業務主管。
2007年年初,彭秋出現在了肖存玉面前。他拿出珍藏一年的《羊城晚報》,笑著向肖存玉攤開,只見《彭秋,你在哪里》標題下面,彭秋用紅筆注了歪歪扭扭的幾個大字:“我在這里?!?BR>
黃瑞桂:什么時候回來,小店都會接納
感動很少出現在桂姐的餐館里,盡管她先后接納了五十多名從少教所出來的少年,被許多人稱為菩薩心腸的女人。
他們留下更多的是各種麻煩。像張草棉那樣席卷數百元送餐費跑掉的就有十幾人,有的還把送餐的單車賣掉。他們來的時候都只穿一身衣服,有的連鞋都沒有,最后都是穿著餐館的工裝跑掉的。有一次跑掉的一個孩子被領班抓到了,他就押了自己的手機說是要帶錢來贖,可最后還是沒來。一些人劣性不改,他們來了以后,員工經常丟東西,手機已被偷過三四臺。
“現在員工們對我說,發了工資都不敢睡覺了?!惫鸾阋荒槦o奈。
桂姐曾打電話給少教所的干部張清友:“你看你們這里出來的人……”張清友就很不好意思地道歉,這個少教所干部經常為這些流浪少年找不到工作發愁。
發完牢騷后,桂姐又會心軟:“我看著他們就會想起我的孩子,能幫一點就是一點,也算是行善積德吧?!?BR> 五十多人中,干得最長的只有一年多,短的就一兩天。如今只有方國國一人還堅持埋頭苦干。
干了一年多的是少年阿南,“一年多”也是出出進進兩三趟加起來的。阿南常和工人們吵架,前后出走了好幾次,過一段時間再回到桂姐餐館打工,桂姐不嫌棄他:“每次都是要來就來,從不給我打個電話,我已經習慣了?!?BR> 桂姐對阿南的評價是,“干活還可以,遠的地方他也愿意去”,“騎自行車送外賣時很快,喜歡用拖鞋當剎車”。不過她認為阿南的習慣不好,把同宿舍工人的風氣都帶壞了,工人們變得喜歡賭博。
今年春節前,阿南向桂姐借了50元后,忽然又失蹤了。這一次再也沒有回來,桂姐擔心阿南重操舊業了,“如果他愿意回來,我還是會收留他的。那些在我店里做過的孩子,他們什么時候回來,這家小店都會接納?!?
廣州市救助保護流浪少年兒童中心,受助少年臉上寫著閱歷 本報記者 王軼庶/圖
廖陵兒:那么多人掉下水,拉起一個是一個
廖陵兒,這個看起來熱情而善良的中年女人,沖著“藝術改造人心”的想法接近了廣州市少教所的孩子,開始了和黑老大的爭奪。
2005年底,她把父親——著名漫畫家廖冰兄的畫展辦到了廣州市看守所。有七十多個孩子在畫展后留言和寫信,有個叫陳子峰的孩子在抗戰漫畫上留下了打油詞《如夢令》:“常記日鬼搜糧,糧食不知何處,氣盡晚回營,誤入我軍雷處,轟隆、轟隆,炸死鬼子全部?!?BR> 2006年廖冰兄去世了,廖陵兒賣掉父親的全部字畫成立了廖冰兄基金會,啟動資金50萬元?!皟H僅給他們藝術感動是不夠的。如果不在實際生活中幫助他們,我會覺得欠了一筆巨大的良心債……”
她第一個幫助的流浪少年是來自廣東農村的張草棉。他從少教所解教的那天,廖陵兒帶著新衣、新鞋和新棉被去接他。為了防止他重走老路,廖陵兒通過少教所干部張清友找到了小餐館老板桂姐,讓張草棉在桂姐餐館送外賣??傻诙?,張草棉就拿著送外賣收回的200塊錢跑了,還把送外賣用的自行車一起卷跑了。
廖陵兒這才想起來,其實在接張草棉的那天早上,一個年輕人鬼鬼祟祟地遞給他一張紙條,“當時我感覺很不好,但沒有追問他”。發生此事后她才明白,實際上張草棉解教前,黑老大已和他接好了頭,遞紙條可能是他們約好的一個逃跑計劃。
“我很為他可惜,他根本不知道該珍惜什么。我也很自責,如果早想到這個問題,就可能有辦法阻止他?!?BR> 春節前,有10個孩子從少教所解教,廖陵兒給了他們10雙新鞋,寓意走新路正道。
去接馬艾薩和方國國的那天,馬艾薩眼淚汪汪的,“我沒錢回家,也沒有文化,不會認字?!?BR> 方國國則問她:“你不怕我們騙你???”
廖陵兒記得那天的情形?!耙苍S是坐不慣轎車,暈車,小馬臉色特別不好,嘔吐不止。小方可能是擔心我們送他回爸爸那里,或者是怕出來后無處可去,臉上也沒有血色,直到我們打電話給桂姐,桂姐答應讓他們來店里打工,他的臉才從青紫慢慢紅潤起來,氣息也平和了很多?!?BR> 現在,廖陵兒在重點幫助19歲的小林,他是廖陵兒見過的最求上進的少年?!拔覍π×诌€是很有信心的。他一直在很努力地找工作?!?BR> 雖然只讀完小學二年級,可小林的口頭語是“看一眼就會”。他一直有個心愿就是學電腦技術,剛從少教所出來的時候他在網吧呆了一個星期,還靠自己的一點電腦技術做了網管。廖陵兒把小林送到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學習。他一邊學習一邊幫人做設計制圖。如今他已經編了一本書了,很有成就感。他還有做義工的愿望,起于廖陵兒給的一本關于志愿者的書。
18歲的小梁就不同了,他解教出來的時候說想學修車,廖陵兒幫他交了2000元學費??墒切×汉軕?,比如師傅說要修車必須先去洗車,他就不愿意,說“我是學修車的,不是洗車的”。他很喜歡給廖陵兒打電話,“但老是說空話,沒有實際行動?!辈贿^,“我覺得這些孩子愿意跟我們聊,總比不想聊的好?!?BR> 說起這些故事廖陵兒的表情溫和又堅定,“父親生前有句口頭禪,‘那么多人掉下水,拉起一個是一個’,我想我現在干的就是這個活?!?BR>
肖存玉:相信他們,才可以救他們
從廣州作協退休的兒童女作家肖存玉,目光慈祥,輕聲慢語。
三年前,她開始給廣州少教所的孩子上寫作課。15歲劉青的回答讓她大吃一驚。
“你出去之后會回家嗎?”
“我不想回家,出去之后要去搶銀行!”
“你知不知道搶銀行的后果?”
“不知道,我想,搶銀行應該是件比較容易的事?!?BR> 劉青,福建人,從小父母離異,后母經常毒打他,他偷了家里2000元出走。
如今,肖存玉保存著劉青寫來的一封信,這封信里有為她寫的小詩:“你是大海,我是浪花。你像大海那樣胸懷寬廣,我像浪花那樣晶瑩透亮。沒有大海就沒有浪花……”
一方面影響孩子的思想,另一方面做孩子父母的工作。在劉青解教前,肖存玉經常給劉青的父母打電話聊天,他們漸被這個陌生人的愛心感動了,答應以后好好待兒子。
這些少年的向善之心常令肖存玉感慨不已。
一個名叫張揚的孩子在作文里寫道:“那次我搶了一個老奶奶的耳環,沒想到老奶奶在后面邊追邊喊‘搶劫了’。我回頭一看,覺得這個老奶奶就像我自己的奶奶,覺得我搶的是自己奶奶的東西,我跑不起來了,躲在角落的老大向我吹口哨叫我快跑,可是我沒有跑,這個老奶奶沖上來抱住了我,把我送進了派出所?!?BR> 在少教所的寫作班上,肖存玉把家庭電話、地址都告訴了他們,稱有困難時可以找她。不少朋友擔心,“這些少年犯,說不定惡念一起就會來你家搶劫,你不防著點嗎?”肖存玉回答:“我不怕,就算我不能保證他們不去搶別人,但我相信他們不會來搶我,他們怎么可能去搶真心愛護他們的人呢?相信他們,才能救他們?!?BR> 肖存玉保存著厚厚的幾疊來信。有的在信中介紹回家后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寄來結婚照,開始了娶妻生子的新人生。其中貴州孩子許海軍的幾封來信最為動人。許海軍解教那天,是肖存玉幫他買好了回家的火車票。后來許海軍來信告訴她,那天他的黑老大就在后面跟著,如果沒有肖存玉陪著,他一定會再回到黑老大手下。
許海軍通過自己的勞動積下了一筆小款,日子漸漸好起來了。他在最近的信中寫:“您以前到少教所來看我時,我都對其他人說我親媽來看我了……所以,如果您不嫌棄,等您死了以后,我要給您豎個牌坊,和我的母親平起平坐,讓我來供奉你……”重讀這信,肖存玉的眼圈紅了。
感動時時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她曾經很關心身世悲慘的少年彭秋,但卻沒能如愿接到解教出來的彭秋。她在去年初的《羊城晚報》上寫了篇《彭秋,你在哪里》的散文。
沒想到,這篇文章真被彭秋看到了。他開始在餐館努力工作,從一個端菜工做到了一個業務主管。
2007年年初,彭秋出現在了肖存玉面前。他拿出珍藏一年的《羊城晚報》,笑著向肖存玉攤開,只見《彭秋,你在哪里》標題下面,彭秋用紅筆注了歪歪扭扭的幾個大字:“我在這里?!?BR>
黃瑞桂:什么時候回來,小店都會接納
感動很少出現在桂姐的餐館里,盡管她先后接納了五十多名從少教所出來的少年,被許多人稱為菩薩心腸的女人。
他們留下更多的是各種麻煩。像張草棉那樣席卷數百元送餐費跑掉的就有十幾人,有的還把送餐的單車賣掉。他們來的時候都只穿一身衣服,有的連鞋都沒有,最后都是穿著餐館的工裝跑掉的。有一次跑掉的一個孩子被領班抓到了,他就押了自己的手機說是要帶錢來贖,可最后還是沒來。一些人劣性不改,他們來了以后,員工經常丟東西,手機已被偷過三四臺。
“現在員工們對我說,發了工資都不敢睡覺了?!惫鸾阋荒槦o奈。
桂姐曾打電話給少教所的干部張清友:“你看你們這里出來的人……”張清友就很不好意思地道歉,這個少教所干部經常為這些流浪少年找不到工作發愁。
發完牢騷后,桂姐又會心軟:“我看著他們就會想起我的孩子,能幫一點就是一點,也算是行善積德吧?!?BR> 五十多人中,干得最長的只有一年多,短的就一兩天。如今只有方國國一人還堅持埋頭苦干。
干了一年多的是少年阿南,“一年多”也是出出進進兩三趟加起來的。阿南常和工人們吵架,前后出走了好幾次,過一段時間再回到桂姐餐館打工,桂姐不嫌棄他:“每次都是要來就來,從不給我打個電話,我已經習慣了?!?BR> 桂姐對阿南的評價是,“干活還可以,遠的地方他也愿意去”,“騎自行車送外賣時很快,喜歡用拖鞋當剎車”。不過她認為阿南的習慣不好,把同宿舍工人的風氣都帶壞了,工人們變得喜歡賭博。
今年春節前,阿南向桂姐借了50元后,忽然又失蹤了。這一次再也沒有回來,桂姐擔心阿南重操舊業了,“如果他愿意回來,我還是會收留他的。那些在我店里做過的孩子,他們什么時候回來,這家小店都會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