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玉的三個“藥方”

劉道玉是新中國高等教育興衰的見證人。1980年代,他主政的武漢大學曾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戰線上的深圳”

責任編輯:劉小磊

《創造教育概論》,33元

《創造思維方法訓練》,36元

《大學生自我設計與創業》,32元

《創造教育新論》,38元

《創造:一流大學之魂》,48元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恢復高考的功臣

智效民:教育有問題,大學怎么辦?是當代中國的一個熱點問題。最近,武漢大學出版社推出劉道玉批判當代教育的五卷本《創造教育書系》,就全面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意見。

丁東:多年來,社會各界對教育議論紛紛。這些意見可以用“四個不滿意”來概括,一是學生不滿意,二是教師不滿意,三是家長不滿意,四是用人單位不滿意。其中,有一方面的聲音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來自大學校長的批評。比如擔任過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擔任過華中師大校長的章開沅、擔任過南京大學副校長的董健,都發表了獨立的批評意見。其中思考最深入、最廣泛、最系統的就是擔任過武漢大學校長的劉道玉。

智效民:劉先生今年76歲,從他的經歷來看,幾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興衰的見證人。

丁東:這種判斷基本上可以成立。劉先生1958年在武漢大學讀完本科,又師從曾昭掄教授從事化學研究,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上世紀60年代,他被派到蘇聯留學,在中蘇關系破裂后,成為聞名一時的“反修戰士”。“文革”初期,他被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王任重提名為北京大學文化革命聯絡組組長,受到重用。但后來又淪為炮打中央“文革”的“黑炮手”,受到審查批斗。“文革”中大學剛剛恢復,他被任命為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還當選為中共十大代表。1977年4月,他擔任教育部黨組成員、高教司司長。值得一提的是,鄧小平復出后,召開科教座談會,他作為座談會的組織者之一,曾建議來自武漢大學的教師查全性當面向鄧小平建言,廢除“文革”中實行的大學招生推薦制。于是鄧小平當即決定恢復中斷多年的高考制度。緊接著,他又參與了研究生制度的恢復工作。

智效民:恢復高考制度,是改革先聲。在這方面,劉先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沒。

丁東:不僅如此。1981年,他被任命為武漢大學校長,當時年僅48歲。他主政武漢大學7年,其間曾提出“金牌精神”的辦學理念,并試行了學分制、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