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教父”阮義忠: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阮義忠計劃是起碼出到100期。結果《攝影家》出到62期就戛然而止。第63期原本計劃刊登呂楠的《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都已經排好版,卻沒能印出來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實習生 朱怡
阮義忠的回顧展8月28日在廣東美術館開幕時,攝影師呂楠已經在那里當了4天的“志愿者”,他把展覽中所有鏡框用酒精擦了一遍。“阮義忠對我們有很大啟發,也得給我們一次為他效勞的機會不是?”他笑著說。
第二天下午的座談會上,因拍攝三峽聞名的攝影師顏長江,戲謔地將臺灣攝影師阮義忠稱為“中國攝影教父”。所謂“教父”,是指國內年紀三四十歲的攝影師,當年基本都讀過阮義忠撰寫的《當代攝影大師——20位人性見證者》和《當代攝影新銳——17位影像新生代》。
在內地攝影圈里,這兩本書被簡稱為“大師”和“新銳”,是由阮義忠在臺灣雜志《雄獅美術》的攝影專欄結集而成,先在臺灣出版。
以“阮義忠·轉捩點:一個時代、一本雜志、一個人”為名的回顧展,將在廣東美術館展至9月20日。按照策展人李媚、蔡萌的意圖,它不光只是展現阮義忠本人作品,而更是“完整展出一個人對攝影事業的貢獻以及他的成就”。
讀書心得報告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攝影評論家顧錚是1986年見過“大師”全貌的。那時他正混跡于上海的“北河盟”攝影群體,想“摒棄當時在大陸風行一時的香港‘沙龍攝影’的唯美與‘報道攝影’的虛假”,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手法。
“大師”適時地出現在他的眼前——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把這本書作為“外國圖書”進了兩三本,定價36元人民幣,相當于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有人咬牙買下了一本,在攝影的小圈子里傳閱。“大師”在現在看來很普通:介紹世界攝影史上20位有所開創的攝影大師,包括雅克-亨利·拉蒂格、安德列·柯特茲、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講述他們的觀念、拍攝歷程以及別人對他們的評價。實際上更像是阮義忠將吃進的歷史材料消化后再用順暢的語句寫出的“讀書心得報告”。
書里隨處可見這樣的心得:近一個世紀以來,攝影這門新興的藝術,幾乎都是時代悲劇的見證者。影像充滿了人性被戰爭蹂躪、被虛無包圍、被犯罪腐化、被自我的傷感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