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黨內民主,又一次歷史性轉型
“作為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國家,這個黨未來會怎樣帶著中國人民往下走?”
責任編輯:文平 郭力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朱慧靈
15日,中共中央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也是在當日,北京的國慶六十周年安保工作進入更嚴格的階段。
在六十年大慶前夕召開的本次中央全會,引起了媒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聚焦點都集中于改革執政黨現存問題上,例如落實黨內民主——具體包括黨內直選、黨代表常任制、實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年會制等,還有黨內反腐,包括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等。大概現在大家都有了共識,那就是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的:“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我們認同并支持這一觀點,因為這是中國政治現實的客觀反應。無論是當前執政黨本身的急迫問題,還是中國社會的問題,非擴大民主不能解決,而如果惟一的執政黨不率先擴大黨內民主,則中國社會無民主與和諧可言。就執政黨內部而言,無論是“你到底是為黨說話還是為人民說話”的觀點,還是廣受詬病的腐敗問題,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在于黨內缺乏民主監督和透明,在于廣大普通黨員或者基層黨員無法履行自己的黨員權力。于是乎,弊病日益顯露。
我們認同和支持這一觀點,還在于這是中共作為執政黨進行再次轉型的需要。經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一系列努力,中共完成了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型,然而,執政方式也有適應計劃經濟和適應市場經濟兩種模式。高度集中的特征無疑和在“一窮二白”基礎上迅速建立一個工業化強國的需要相適應,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策略相適應,而和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市場經濟不相適應。計劃需要集權,而市場則需要民主和監督。因此,擴大黨內民主,是中共執政方式的又一次歷史性轉型。擁有近7600萬黨員的中共作為中國惟一的執政黨,惟有首先在黨內擴大民主,才能在上行下效規律的作用下,由中央到地方,由黨內到黨外,實現黨內外的民主與和諧。
在國內最早向中央提出 “落實黨的代表大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構”、實行“黨代表常任制”等觀點的著名學者高放,就本次四中全會對本報表示了這樣的期望:從十七大提出發揚黨內民主、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到現在已兩年了,大家都希望此次全會能有具體措施來落實這些主張。他認為現在黨代表常任制的落實有進步,但由于沒有實現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年會制,黨代表的作用很難進一步加大。
而西方媒體也對中共下一步的黨內改革抱有濃厚興趣。英國《衛報》向本報介紹,他們對中國國慶60周年的報道內容之一,就是將中共和其他已不再是執政黨的外國共產黨做一個對比。他們認為:中共執政至今的原因在于它更善于改革,而其他共產黨則是頑固地拒絕改革。該報的報道還特別關注:“作為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國家,這個黨未來會怎樣帶著中國人民往下走?”
就擴大黨內民主來說,當前急需的不僅是制定相關文件,更急需制定一系列具體政策和建立可操作的制度,來落實和保障黨內民主的擴大。弊病早已清楚,嚴重性也都有認識,產生弊病的根源也一目了然,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緊迫呢?
政治的核心是平衡,只有平衡才是各方利益的合理交匯點,而擴大黨內民主,正是實現平衡的有效手段。只要明了這一點,就必然能夠加快黨內民主的實際步驟,以實現黨內最大程度上的思想統一。期待此次全會能帶來大家期盼已久的具體實現黨內民主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