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出】坦贊鐵路今昔
它是新中國早期對外援助的典范和縮影,它是中國外交中的一筆無形資產,它甚至被看作中國與非洲甚至中國與整個第三世界“兄弟情誼”的豐碑;但時過境遷之后,如今的坦贊鐵路也面臨著冗員負擔沉重、資金不足和管理不力等經營困難,這又給中國的援外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
責任編輯:郭力 實習生 朱慧靈
新中國六十周年系列專題之七
編者按:
我們曾經輸出過“中央王國”的恩威,我們然后輸出過給第三世界兄弟的物質精神援助,再然后我們輸出過“中國制造”的產品,現在,或許是我們輸出價值觀與成功經驗的時候了
它是新中國早期對外援助的典范和縮影,它是中國外交中的一筆無形資產,它甚至被看作中國與非洲甚至中國與整個第三世界“兄弟情誼”的豐碑;但時過境遷之后,如今的坦贊鐵路也面臨著冗員負擔沉重、資金不足和管理不力等經營困難,這又給中國的援外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
在東非大地的莽原之上,從坦桑尼亞舊時首都、海濱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出發,一條鐵路朝西南方向連綿伸展。它橫貫坦桑尼亞后進入贊比亞,一直行進到其首都盧薩卡以北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長1860.5公里。
坦贊鐵路跨越的不僅僅是東非大裂谷帶,還有一段長達近40年的歷史。它和沿途修建的320座橋梁,22條隧道、93個車站,以及長眠在坦贊大地的64位中國工人,共同構筑了新中國60年歷史中一個獨特的符號。
它是新中國早期對外援助的典范和縮影,它是中國外交中的一筆無形資產,它甚至被看作中國與非洲甚至中國與整個第三世界“兄弟情誼”的豐碑;但時過境遷之后,如今的坦贊鐵路也面臨著冗員負擔沉重、資金不足和管理不力等經營困難,這又給中國的援外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
一條鐵路,是怎樣成為一段歷史的象征?
不算經濟賬
在坦桑尼亞當地的斯瓦西里語中,坦贊鐵路還有一個名字,Uhuru Railway,即“自由鐵路”。
在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中,1964年,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相繼獨立。“于是,它們迫切需要經濟上的獨立來回頭支持政治上的獨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告訴南方周末。
贊比亞是一個內陸國家,作為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