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出】孔子在異邦

“孔子學院”,不僅教不同膚色的人用漢語說“你好”,也教他們怎樣在中國做生意、怎樣與官員打交道;它們有時被視為“文化侵略”,但更多的時候,它們是中國“軟實力”的代表。

責任編輯:郭力

一位2560歲的中國老人,幾年來不辭辛勞在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開了300多所學校。

這位老人家是孔子,他的“孔子學院”,不僅教不同膚色的人用漢語說“你好”,也教他們怎樣在中國做生意、怎樣與官員打交道;它們有時被視為“文化侵略”,但更多的時候,它們是中國“軟實力”的代表。

孔子出國

“‘孔子學院’這個名字,還是陳至立國務委員親自拍板定的。”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副主任趙國成說。

2004年初,作為主管漢語文化推廣的國家機構,國家漢辦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員都在忙著一件事——給籌建中的國家級海外漢語學習機構起名。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以及與世界溝通的日漸緊密,一股“漢語熱”席卷全球。

據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介紹,目前全世界有109個國家、3000多所高等學校都開設了漢語課程。

另一方面,傳統的“外派老師、提供教材”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疲態盡現”——由于沒有一個所在國當地的固定機構來運作,中方很難了解到當地漢語教學的實際需求。

一個在所在國建立漢語語言學習機構的想法由此浮出水面。

其實,德國的歌德學院目前在全世界也有128個分部;英國的文化協會、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協會以及日本的文化基金會等也在世界各地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中國的國家級海外漢語學習機構叫什么呢?

“當時,大家起的名字五花八門的,有叫‘漢語中心’,有叫‘漢語學院’,還有的叫‘孔子學院’或是‘孔子中文學院’的。我們把不同的名字搜集起來,報上去。2004年的3月,陳至立國務委員最后定名為‘孔子學院’。”趙國成回憶。

2004年10月,中國和烏茲別克兩國教育部長簽署了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協議,“孔子學院”第一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同年1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