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出】突圍“中國制造”
如今在歐美市場上的“Made in China”的商品標簽上,大多會在前面加上一句“Designed by XX(XX設計)”,簡單的幾個英文字母表達了一個事實:中國的制造業,仍然處于國際產業鏈的分工里利潤最薄、最底端的一環——制造。
責任編輯:郭力
如今在歐美市場上的“Made in China”的商品標簽上,大多會在前面加上一句“Designed by XX(XX設計)”,簡單的幾個英文字母表達了一個事實:中國的制造業,仍然處于國際產業鏈的分工里利潤最薄、最底端的一環——制造。
無法拒絕的“Made in China”
“他抓住我的胳膊,縮在地上,絕望地渴求著幸福——只要能擁有一件新的、閃光的、塑料的小玩具??!……我才是他的痛苦之源,我才是抵制活動的罪魁禍 首,我才是禁止他買中國東西的敵人。”這段描述來自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主婦薩拉·邦焦爾尼,在她帶領全家嘗試一年不購買“中國制造”商品的實驗中,這個已 經習慣了生活中消費各種中國商品的家庭,經歷了很多這樣的挫折。
最終,薩拉放棄了。過去十年間,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產品已經滲透到了全球每一個角落,占據著像薩拉一家這樣的人們的生活空間,并發揮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過去10年,面對全世界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個人電腦、手機、彩電、空調以及40%的紡織品都來自中國,這個現實,令從美國到尼日利亞從巴西到瑞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