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律師偶像夢

陳水扁善辯而且善變?!氨獗獗?、變變變、騙騙騙”這九個字是陳水扁留給臺灣民眾最生動的形象寫照。

責任編輯:文平 郭力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朱慧靈

如果對“9·11宣判”聚焦的只有刑罰而沒有反思,對陳水扁弊案追問的只有道德而沒有文化,如果對陳水扁現象批判的只有個人而沒有社會……那么,我們仍然對不起陳水扁悲劇所付出的學費。

“9·11”,一個熟悉的代碼。2009年這一天在臺北,一個看似不經意的日期選擇,一場宣判,將某些臺灣人所謂的“臺灣之子”的夢想徹底粉碎。

盡管未經宣判,大多數臺灣人已經料定陳水扁有罪;也盡管即使宣判,仍然有少數人“不信者恒不信”;還是有一部分人直到宣判結果揭曉,才最終放棄了對陳水扁的幻想。

這不僅是陳水扁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臺灣的悲劇。當2000年李遠哲用“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的選擇題追問臺灣人時,有多少臺灣人被陳水扁“希望最美,有夢相隨”的口號所打動。但陳水扁帶給臺灣的卻是這樣一個噩夢:兩岸關系停擺甚至倒退,臺灣政治空轉而且虛耗,臺灣社會撕裂并且動蕩。

如果對“9·11宣判”聚焦的只有刑罰而沒有反思,對陳水扁弊案追問的只有道德而沒有文化,如果對陳水扁現象批判的只有個人而沒有社會……那么,我們仍然對不起陳水扁悲劇所付出的學費。

“實力派”

如果臺灣政治人物也可以像演藝圈分成實力派和偶像派,那么陳水扁當之無愧屬于實力派。無論是操縱輿論,還是玩弄權術,抑或游戲法律,其手法之細膩、技巧之高超、手段之嫻熟、創意之新奇,在臺灣政壇無人出其右。

在臺灣“8·8水災”后,筆者聽臺灣中天電視臺主持人拋出了這樣一個聳人聽聞的議題:“臺灣到底需要一個貪腐的領導人還是無能的領導人?”

失去了權力的陳水扁,身陷囹圄,仍然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登峰造極,絕食、寫詩、作文……不斷占據媒體的頭版頭條,搶盡馬英九的風頭。

陳水扁律師出身,以善鉆法律空子聞名于世,在陳水扁弊案的攻防戰中,無論是法律程序上的規避還是法律術語上的曲解,陳水扁的法律功夫實在了得。

陳水扁的神經夠大條,百萬倒扁運動換了旁人早就辭職N次自我了斷了,陳水扁仍然可以厚著臉皮賴著不走。特別是當面對從前呼后擁的一號人物到淪為階下囚的巨大反差時,陳水扁仍表現出非一般人可比的意志力。對比一些官迷一旦退休便惶惶不可終日和一些貪官一旦收押便如竹筒倒豆子的招供,陳水扁“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本事也算讓小巫見了大巫。

治臺無方的陳水扁,在選舉上的能耐更是了得。在選舉季,他可以一個晚上連跑三四個造勢晚會,即興脫稿演講,幾乎沒有什么重復,而且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掀起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總之,不能因為陳水扁搞臺獨、涉貪腐,把臺灣弄得亂七八糟,就把陳水扁看成是一個昏庸之輩,否則很難解釋陳水扁為什么能夠把臺灣民眾騙得夠嗆也折騰得夠嗆。

偶像夢

不過,演技派的陳水扁最想當的還是偶像。

陳水扁的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不愿甘于寂寞。

曾幾何時,陳水扁把自己包裝成“臺灣之子”的形象,問鼎大位,嘗到甜頭的陳水扁從此以偶像自居。一旦媒體把他忽略,他就像過氣了的演藝明星一樣不惜制造緋聞搏出鏡,即便弊案纏身也不知廉恥地不斷鬧出動靜,連民進黨內部都看不下去:“他應該少說些話才好。”

他出書、演講、掃街、上鏡,在選舉前裝模作樣學客家話,上娛樂節目“志勇電力學校”,搞閉關思過,把所有娛樂界的招數都用在政治的炒作上。

在臺灣最近的一個談話節目中,國民黨民意代表洪秀柱在比較吳敦義團隊和劉兆玄團隊時感嘆道:“在現今的臺灣政壇,政治人物如果不會表演真的活不下去!”

陳水扁非常懂得媒體究竟需要什么,他不會給媒體一個刻板的會議報導,也不會給媒體千篇一律的新聞通稿,他一定會在最恰當的時機、在第一時間、在第一現場提供給媒體最需要的噱頭和熱點。如果他要對島內放話,他會有意選擇在海外接受采訪;如果他要談兩岸關系,可能會選擇離大陸最近的大旦島拋出所謂的“大膽”言論,向大陸放話。即使在和馬英九的交接儀式上,其搶鏡頭的本事也不讓馬英九,甚至離開交接儀式現場,他還會精心策劃一個撿垃圾做義工的活動,拋出所謂離開“總統府”的第一天來吸引媒體的報導。

巧合的是意外穿了幫,一位義工教陳水扁撿易拉罐必須將它“踩扁,踩扁”,陳水扁一邊用腳踩空罐,一邊跟著呢喃“踩扁踩扁”,這個鏡頭成為陳水扁離開權力中心最意味深長的背影。

陳水扁非常懂得轉換議題和敘述語言。執政時,他說自己雖然身為最高領導人卻仍然被外省人欺負,當他失去權力之后,他又把司法審判塑造成國民黨對他進行政治迫害的工具。他對攝像機的配合幾乎天衣無縫,當檢調部門決定對他進行羈押的時候,戴上手銬的那一剎那,他極其自然地立即轉身對準鏡頭把戴上手銬的雙手高高舉起,這一經典的定格鏡頭立即成為臺灣各大媒體甚至海外媒體的頭版頭條。

陳水扁為什么能夠玩轉臺灣

陳水扁善辯而且善變。“扁扁扁、變變變、騙騙騙”這九個字是陳水扁留給臺灣民眾最生動的形象寫照。

其實“變變變”,對律師出身的陳水扁并無可厚非,“有法律,無立場”,這正是律師職業生涯的特殊性。

但“變變變”變成了“騙騙騙”,其根本原因卻在于陳水扁錯誤地把律師變成了當事人,從實力派走向偶像派。為了獲取自身的利益,陳水扁不斷變換著他的話語,制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謊言。陳水扁個人的悲劇在于,他本可以做一個出色的律師,他卻執意要充當一個蹩腳的當事人。而臺灣社會的悲劇則在于,臺灣民眾一廂情愿地選擇陳水扁律師做他們的利益代言人,但陳水扁表面上是為臺灣代言,實質上追逐的卻是他家族一己的私利。

騙別人一次可能容易,但反復騙別人則難上加難。對大陸民眾來說最不可思議的是:陳水扁的信用早已經破產,但這個過街老鼠卻仍然可以繼續招搖撞騙。

臺灣人古道熱腸,豪爽的臺灣人做事為人最在意一個“爽”字,“爽”的特點就在當下,不計較你過去做了什么,更不追究你以后兌現了什么,只要你現在讓他“爽”,他就認定你。所以臺灣有一個很奇特的叛變文化,在其它地方,一個人叛變行為會遭到被叛變方的永久的排斥,而在臺灣卻經??吹揭恍┱稳宋镏霸跒榫G營站臺,現在又為藍營幫腔,過后又為綠營造勢。而他每一次出場都會贏得現場的掌聲。

如果把陳水扁歷年來兩岸和諧、族群和解、反對黑金的言論收集起來,你會驚嘆:天哪,這是同一個陳水扁說的話嗎?!怎么說的比正確還正確。騙來騙去的陳水扁就是這樣利用臺灣民眾的厚道,玩轉臺灣。

如果有另一個陳水扁

對于陳水扁現象,臺灣媒體反思最多的三個問題就是:一、為什么陳水扁會蛻變成為貪腐的陳水扁?二、為什么眼見著陳水扁倒行逆施在他當權時也扳不倒他?三、如何預防下一個陳水扁產生?

但是所有的追問和反思都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陳水扁有沒有可能成為“另一種陳水扁”。“假設”,是歷史學者的大忌,又是歷史學者經不住的誘惑。李敖曾經說過:臺灣沒有一個真正的“臺獨分子”,理由是他所看到的這些人沒有一個會為理想和信仰獻身。李敖這句話也許有些以偏概全,但用在陳水扁身上卻恰如其分。陳水扁是一個沒有理想和信念的人,所有的證據都表明陳水扁是一個逐利之徒,于是,剩下的問題就是:為什么這個唯利是圖的人沒有可能把自己的一己之利和整個臺灣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方向一致起來。

如果我們重新檢視陳水扁所有的一言一行,他在兩岸關系上說過的一千次謊言是否有一次他也在投石問路;他在自身利益上的每一次押寶是否有一次押在了正確的一方。今天有一萬個“必然”證明陳水扁只會走上這樣一條不歸之路,但是否也存在著一次這樣的可能,陳水扁雖然為了一己之利卻客觀上順應了歷史潮流。如果僅憑陳水扁自身的條件,這是一個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另外一個利益方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把這個善于折騰的律師變成為另外一個當事人服務?

即便是從今天的民進黨來看,仍然存在著路線之爭。盡管這路線之爭背后的實質是利益之爭,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出,這些爭論的各方與歷史的大方向,有的距離很遠,有的距離很近,有的仍然在背道而馳,有的已經在回首觀望。一些人有的已經在偷偷地遠眺大陸,有的在靜靜地默認現實,畢竟回歸理性和常識才是人間正道。也許,民進黨是一個可以改變的政黨。

一切皆有可能,但有一個人已經沒有可能。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的陳水扁,已經很難逃脫司法制裁。如今,歷史重新把機會拋給今天的臺灣,只是當下的人們,你們是否看清了,做對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