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英 永遠的七仙女
嚴鳳英這一生最重要的意義,是把黃梅戲從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戲,變成全國普受大眾喜歡的劇種。
“我在舊社會是一個鬼,解放后黨把我變成了人。”
黃梅戲名伶嚴鳳英,生前說這話時,眼里噙滿了淚。但在廣大戲迷看來,她更是個仙,從《天仙配》到《牛郎織女》,人們記住的,是她迎面撲來的美與善。
“嚴鳳英這一生最重要的意義,是把黃梅戲從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戲,變成全國普受大眾喜歡的劇種。怎么變成的?正是嚴鳳英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她既沒學過文化,也沒學過樂理,這些她都不懂,她只是為黃梅戲而生、為黃梅戲而死。她個人的美,都在舞臺上展現了,她的《天仙配》演得質樸,《女駙馬》演得可愛,我們這些沒見過她本人的人,看到的不就是這些嗎?再一個,生活中的她,我相信一定是率真的!”接受采訪時,“小嚴鳳英”吳瓊,對前輩大師充滿肅然的敬意。
嚴鳳英
戲道
嚴鳳英乳名小鴻六,出生于安慶,祖籍桐城羅家嶺。啟蒙老師嚴云高是位補鍋手藝人,當時牽頭草臺戲班。小時候,一上午她就學會一出唱做并重的小戲,讓師父大為吃驚:“鴻六兒真乖巧,戲像是前生學會的一樣!”
她不僅用心研究黃梅戲唱腔,更是博采眾長。北昆名家白云生曾到合肥,看了嚴鳳英的表演,他將手背在自己下巴下一橫:“你這下面的戲不能看!”意思是,嚴鳳英除了一雙靈活的眼睛和一張會唱的嘴,手、足、腰、腿都缺少鍛煉,不會做戲。面對尖銳的批評,嚴鳳英臉紅了一陣,隨即表示感謝,開始拜白云生為師。
曾與嚴鳳英合作15年之久的黃梅戲作曲家時白林回憶說,1954年嚴鳳英扮演《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以她樸實圓潤的唱腔榮獲華東區戲曲會演的演員一等獎。這個劇目搬上銀幕,她立即成為戲劇舞臺上一顆明星。
拍電影《天仙配》時,曾有一則美談。拍“分別”這一重場戲時,嚴鳳英趁換布景的空閑,與劇組人員打起撲克牌。導演石揮很擔心,問等會拍戲用不用眼藥水,嚴鳳英說:“不用。”實拍一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